第十三章 火煉水淬,又見頓悟(1 / 2)

學徒的生涯是辛苦的,鑄兵堂的學徒尤其辛苦。

每天一大清早就要起床來到鑄兵堂,先是一起在堂後的外院紮馬步半個時辰,再練臂力半個時辰,然後學徒就會到各自歸屬的鑄兵室打下手,順便觀摩學習到了下午,便是按學習進度在鑄兵室或堂後的外院麵練習不同的基本功。

等到了晚上,鑄兵室中一天忙碌後剩下來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是由學徒們收拾,美其名曰“熟悉工具”。

霍雲有魯大師撐腰,除了每天的身體鍛煉外,自然無人敢指派打雜的活給他。不過當下任務緊急,卻是誰都沒空給他多做指點,就連被免掉活計的方不平也要到處幫忙。

於是,在霍雲記熟鑄劍的準備工序後,方不平就讓他獨自練習,隻每天抽時間做一些指點。

鑄劍三大準備工序,選材、火煉、水淬。

所謂選材,囊括了礦料辨識、劍坯鑒定、輔材挑選等內容,其中礦料辨識需要時間和知識量的積累,沒辦法一蹴而就,霍雲暫時把它放到了一邊。

劍坯,就是礦料在熔解錘煉後得到的適合用於鑄造的坯段,坯段在熔煉鑄造後將形成主體劍身,可多可少,視鑄劍師的創意和成品的要求而定。而輔材,則是貫通於整套鑄劍流程的必備催化物,可能用於熔解礦物,可能用於加固劍坯,或是提升熔爐溫度、加劇淬冷效果等。

火煉,是利用熔爐的溫度將坯段由固體融為可以變形的軟金屬,借此將裏麵的許多影響劍體穩定或削弱劍體的元素揮發掉。

水淬,是將火煉之後的坯段直接置入用輔材調製而成的淬冷液體之中,借助熱脹冷縮的原理,將坯段變回固態實體,並且更為精煉。

火煉和水淬,嚴格說來也是正式鑄造中必不可少的流程,所謂的百煉、千煉,就是反複利用這兩步提取劍坯中的精華,然後疊加融合其他金屬、奇物,最後利用打造工藝融為一體,鑄就成品。

不得不說,霍雲除了記性很好外,悟性在鑄劍方麵也發揮出了很大作用。幾天下來,他的準備工序就到了方不平和魯大師都無可挑剔的程度,後者更是喜出望外,連連誇他在鑄劍方麵很有天賦。

霍雲對於誇獎倒是不怎麼在意,但他心中的喜悅卻是不下於見到故人之子成長的魯大師——幾個月以來進展緩慢的內氣,居然因為這幾天的鑄劍而突然有了增長。

要知道他的內氣本來隻停留在第二層,因為練劍時頓悟,這才一舉突破了一大層次,直接進入煉氣三層巔峰。不要看距離煉氣四層僅是小小一步,但這一步無疑是天塹之別,卡死了無數武者。

煉氣一層到三層,稱之為培元期,內氣初蘊如雲;煉氣四層到六層,稱之為凝元期,內氣化虛為實,如液凝真。煉氣三層到四層,不僅僅是層次的晉升,更是由量到質,是境界級的突破。

往往,這樣的臨界點又被稱之為瓶頸,錯非根基牢固或天資超人之輩,尋常武者往往要在這裏停留許多年月,比如霍安童就曾因為這個瓶頸耽誤了足有一年時間。

一般說來,瓶頸期間的內氣是很難有所增長,便是服食這方麵的尋常輔助藥物也沒有多大用處,因為它們的量已經達到了巔峰,隻待質變。而霍雲的內氣在此時發生增長,那就意味著瓶頸已經鬆動,往往再加把勁,就能正式突破到煉氣四層,進入“化氣成液”的凝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