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藝人當道(1 / 3)

當今聖上,雄才大略,治國有方,內政修明,法記嚴肅。對內施恩百姓,寬厚愛民;對外文武並用,八方來朝。

而滿朝文武也是德才兼修,勤勤懇懇,為國為民,更難能可貴的是,宰相李元平和元帥劉天雄謙卑互讓,從不猜忌,一心輔佐聖上,為大夏帝國迎來難得的“夏安盛世”。

當然,這隻是大夏時報的描述而已,具體情況如何,老百姓心知肚明,至少二十年前,邊城巨鹿就差點被北胡攻陷。

......

大夏帝國,巨鹿城,巨鹿書院。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從書院中飄出,聲傳四裏,餘音不絕,使人聽了精神抖擻,神清氣爽,但是,如果停下來細細聽,你就會發現,這些讀書聲中,絕大多數都是有氣無力,如和尚念經般,得過且過,毫無生氣,隻有極個別的聲音鏗鏘有力。

眾所周知,當今大夏立國三百年,定鼎天下三世紀!國力強盛,無出其右!

因此,自朱昌帝繼位以來,為了安定社會,減少動蕩,便開始輕文抑武,重商崇戲,如此三十載,大夏民間武力驟降,各地反抗事件更是死絕,民眾寧願忍氣吞聲,也不敢有任何反抗念頭,因為武力相差太大,反抗即自殺!

輕文抑武能降低民間武力?

抑武可以理解,抑製武力嘛,不鼓勵、不提倡習武,不僅如此,凡習武者,還必須到官府報備,連年交重稅,而且一旦有命案發生,就會成為第一嫌疑人,有時候甚至被拿來當黑鍋,慘遭迫害,因此,如此形勢下,武學自然不昌,抑武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輕文呢?為什麼要輕視文人?難道讀書也能增強武力?

沒錯,就是如此!

讀書,讀的是什麼?

是天地至理、聖人名言、百家精髓!是道理、真理、哲理!是天地萬物、法則交替、人事興衰!如此包羅萬象的書,又怎會沒有力量?

古人雲,武能安邦,文能治國,這裏的治國,靠的不僅僅是文化,還有力量!否則,你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去治國,豈不笑掉大牙?所謂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在這裏永遠都不會發生,因為如果真的講不清,那就用拳頭來決定!

說到底,這世間還是拳頭最大!

當代宰相李元平在古茶山潛修時,就曾遇流匪打劫,在多次勸說無用下,他悍然出手,口吐殺人歌,字字化利劍,眨眼間就將流匪殺個片甲不留,橫屍片野,這就是讀書人的力量!一旦動用,威力強橫!

所以說,為了抑製武力,朱昌帝便開始輕視文人,同時還不斷引導輿論,營造出一種讀書無用、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觀念,除此之外,為了滿足人們空虛的內心,他還大力提倡歌舞戲曲,編出迎合人劣根性的曲目,不斷腐蝕人心,使得讀書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去追求戲子,誰還有時間讀書?

......

“聖人雲,讀書人要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平天下乃是我輩終究目標,不知我們何時才能達到!”

晨讀快要結束時,唐文治感慨萬千,每當回想起聖人的種種輝煌,他都壓力山大,就算自己不能比肩聖人,也要努力與之靠齊。

“文治,你想什麼呢?什麼平天下?”臨席而坐的餘春虎有些茫然地問道,他之前一直盯著外麵的街道,根本沒聽見唐文治說什麼,而正當唐文治準備回答時,卻聽到外麵傳來一陣鑼鼓聲。

“快看!是洞簫大家林妙青!“這時,臨窗的學生突然驚吼道,那語氣,簡直比見到自己親娘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