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61年4月1日,蘇聯人尤裏?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開啟地球人類探索太空的新時代。Suiengla
E1971年4月19日,蘇聯禮炮一號發射升空,成為地球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個能夠讓人類長時間停留太空的空間站。
E199年,由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Inernainal_SpaeSain,ISS)設計完成並投入實施。
E011年1月,曆時19年,ISS完成建設,地球人類進一步走向宇宙時代。
E05年,a太空城在地月拉格朗日點L4建成,並迎來地球人類的首批太空移民。5年後β太空城在地月拉格朗日點L5建成。這兩座位於對稱拉格朗日點的太空城被並稱為雙子城。(關於L4和L5,在所有雙體係統中,都有5個拉格朗日點,其中位於中軸線的L1-L為不穩定點,而位於雙星兩側六十度位置的L4和L5為穩定位置,基本無需動力補償就能長期保持姿態。)
E076年,基於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iguelAlubierre)於E1994年提出的曲率驅動理論,地球人類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第一台曲率引擎誕生,亞光速飛行成為現實。半徑達到50個文單位(文單位即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一個文單位約500光秒)的太陽係真正成為人類的生活圈。
在之後的若幹年間,地-日、火-日、木-日、木-木衛等一係列太空城相繼建立。即便如此,太陽係依然如同一個巨大的囚籠,限製了人類進一步走進宇宙。距離太陽係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a星,即俗稱的比鄰星,即使依靠曲率引擎也需要長達四年多的航行才能抵達,使得載人航行在補給、通訊和時間上均無法實現。
E081年,采用曲率引擎的無人飛船拜訪者(Visir)啟航飛往半人馬座a星,成為地球人類曆史上第一艘飛出太陽係的航器。(此前發射的各種常規飛船,如美國旅行者號係列未予承認。相比於隻用了1時便飛到狹義上太陽係邊緣的拜訪者,使用常規引擎的旅行者1號和號分別用了6年和年,並且在失去聯係之前一直都未曾飛出廣義的太陽係,即半徑約00文單位的太陽圈。更不用在宇宙時代,行政意義上的太陽係範圍更是達到了光年。即便我們相信旅行者號係列飛船未曾損壞,並且克盡職守,也會在拜訪者號飛行的第6個時被超越。拜訪者號在起飛後48時,成功穿越日鞘,離開太陽圈,進入星際空間。)
(筆者注:無論從現實意義還是科幻角度,我都認為美國人的旅行者1號號不會是最早離開太陽係的人類飛行器。作為70年代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的產物,這兩艘飛船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實際用途,是美國人自我吹噓的最早離開太陽係的飛行器。根據美國人自己的論述,這兩艘飛船都將在05年失去電力,停止各種儀器的運作,成為依靠慣性飛行的宇宙垃圾。而這個時間段,它們還在日鞘中長途跋涉,距離太陽圈邊緣還有至少半個多世紀的航程。即便百年之後它們真正飛離了太陽圈,也是作為宇宙垃圾飛出去的。而我相信,那個時候,人類科技一定已經脫離了某種桎梏,新的飛行器超越旅行者號不成問題,所以在此先一步否定了它們。)
E099年,基於超弦理論的第一台躍遷引擎誕生,利用穿梭蟲洞突破光速,地球人類真正進入宇宙時代。已經沿用了兩千餘年的公元紀年由此改製為弦紀元。
S(Sring_enury)弦紀元
S0001年,使用躍遷引擎的第一艘載人飛船哥倫布號通過躍遷飛行抵達未知的河外星係,經測算該星係位於地球星空處女座亢宿二方向,將其定名為新美洲星係。在隨後的若幹年中,地球人類先後進入新亞洲、新歐洲、新非洲等河外星係,在宇宙中開枝散葉。
S001年,隨著在河外星係的巨分子雲中發現穩定島放射性元素Ubh-10(注:這是基於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推算出來的16號元素的穩定同位素,理論半衰期超過100萬年,因此筆者假設應該能夠在恒星演化之初的巨分子雲中發現),第二代曲率引擎誕生,達到8倍光速的巡航速度,已經接近曲率飛行速度的理論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