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定檔12月5號,但於9月8號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
就北美來說,多倫多其實比歐洲三大要重要得多,很多時候,一部片在多倫多的受歡迎程度,往往預示著它是否能夠在北美拿到更多票房。
艾倫.佩吉、邁克爾.塞拉,賈森.雷特曼……一水的無名之輩。
加上丹尼爾本人未曾針對這個項目發過言,所以它一直以來也沒有受到更多的關注,隻是涉及少女懷孕題材,多少有點敏感度,但相較於很多劍走偏鋒的小製作,這點敏感度又不算什麼了。
因此,這部作品在多倫多引發討論的時候,讓美國媒體反而有點措手不及。
《溫哥華太陽報》《多倫多星報》等地方報紙,乃至《環球郵報》這家全國新的大報,反而報道的詳細的多,態度也更為積極。
“我覺得我快被那個有點刁鑽,又有點酷酷的女孩給吸引了。”
“盡管題材是嚴肅的,對於年輕的主角來說,麵對的困難也非常巨大。但導演和主演們的非凡工作,讓整個故事沒有沉浸在俗套的焦躁情緒了。朱諾用她自己的酷勁和強大,為故事重塑了基調——艾倫.佩吉,是的,就是這個名字,朱諾這一形象,將使她成為好萊塢新的紅人。”
“一個出乎意料的,有趣的,又值得深思的少女故事——從編劇、導演,再到主演,都才華橫溢。當然,或許還要加上投資人,那可是丹尼爾.桑德勒。”
“我因為錯過了另一部作品,不得不參加了《朱諾》的首映禮,否則老板估計會讓我滾蛋。但沒想到的是,這部在溫哥華拍攝的小成本少女電影,居然如此不同一般,我內心裏總有一種翻滾的情緒,可是笑容卻無法控製。我對朱諾的喜愛是那麼直白,是的,她就是個值得愛的酷女孩。
我隻是吃驚於自己的好運氣,意外走進的首映禮都能遇到這麼好的電影。但是,當我意識到,電影片頭的影像屬於DD影業的時候,我感到恍然大悟。這原來是丹尼爾.桑德勒投資製作的,我必須要說,他又為大家貢獻了一部佳作。”
這位加拿大小報記者,難得的在F2F上獲得了不少關注,連同她供職的報紙一起。因為遭遇確實有些離奇,因為錯過了某部電影,為了給老板交差,而不得不去看了《朱諾》,結果遇到了這一屆多倫多電影節最具討論性的一部電影。
加拿大媒體一陣喧囂之後,美國媒體才迅速跟進。
說實話,從演員到導演,都沒什麼值得報道的,最後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指向題材——少女懷孕。
這是一個很容易引發爭論的問題。
墮胎還是反墮胎,這在美國可是個大問題。
《朱諾》的宣傳期也隨之到來,對於這種爭論,DD影業樂見其成。盡管這肯定會觸怒一部分人,不過問題不會太大,因為朱諾畢竟還是把孩子生了下來,整個過程中,她的父母也相當靠譜,她自己更是表現的無懈可擊——她永遠強勢,不管是勾引布裏克,扔開布裏克,決定是否要生下來, 以及為孩子尋找領養家庭等等,這符合年輕人的期待。
在觸及敏感話題的時候,賈森的選擇和中國第六代導演們是不一樣的。賈森營造的依然是一個美好的美國夢想——朱諾牛的理直氣壯,家庭對她包容到一萬分,她可以自主決定一切等等,這些事情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現在美國執政的是共和黨,以保守著稱,沒有幾個家庭,真的會對自己未成年的女兒如此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