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盡管隻是一部不受重視的電影,被圖蘭當成反麵教材來襯托《一往無前》的優秀表現,這還是讓比爾分外難過。
以至於他不自覺地點開了《芝加哥太陽時報》的一篇網絡稿件的鏈接。
“為《一往無前》歡呼還為時過早。”
看到這個標題,比爾覺得舒服多了。
“《一往無前》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進入本周工作日以來,它的單日票房數字不斷上升,而且幅度驚人。這似乎預示著《一往無前》將扭轉此前的慘淡表現。然而,本報觀察員認為,要這麼說可能還為時過早。
盡管DD影業在《一往無前》的宣傳上不太上心,但也並非什麼都沒做,他們推出的懷舊營銷,屬於效果發揮較慢的一類營銷方式,懷舊情緒需要得到積累,才可能轉化為觀影衝動,繼而成為票房,所以在上映5天之後,票房出現了一些波動,是很正常的。可是,這一類營銷同時又是效果有限的,因為它的傳播渠道往往在小眾群體裏,如果不能夠成為熱度足夠高的話題,那麼能看到的人並不多。
因此,《一往無前》究竟能否延續前兩天的趨勢,還需要觀察,本報認為也許並不樂觀。另外需要說的一點是,工作日觀影和周末觀影差別巨大,在首周末表現不佳的前提下,《一往無前》能夠抓住第二個周末的機會,恐怕也還是未知。”
《太陽時報》的評論固然提出了不少反麵意見,但以比爾的眼光,他當然能夠看出來《太陽時報》措辭的婉轉程度——沒有一處給予了否認,大多是“還需要觀察”“可能不樂觀”“恐怕”等等,這和此前的報導截然不同。
《太陽時報》在這股趨勢麵前,也開始猶豫起來。
比爾可以肯定,如果今天的票房仍舊保持了這一逆跌的趨勢,那麼它轉向中立,甚至開始宣揚《一往無前》不同尋常的票房軌跡,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那可是太糟了。
除了肯特.圖蘭和《太陽時報》這些態度明確的觀點,在比爾的首頁上,當然也有中立的意見。
比如《首映》的一位副總編。
“《一往無前》的票房開始進入‘異常’狀況,這讓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更有趣了。”
《綜藝》的評論員。
“我認為,媒體對《一往無前》的大量看衰報導,也許反而幫助這部曝光不足的佳作,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Regel院線洛杉磯地區的一位經理。
“《一往無前》讓我們內部感到驚訝,它接下來在Regel會獲得更多銀幕,或許我們不該懷疑丹尼爾的奇跡和約翰.卡什的‘喻示’。”
比爾沉默了一會兒,將助理叫了進來。
“第一時間將《一往無前》今天的票房數據給我,明天上班的時候把詳細報告放在我桌子上。”
助理張了張嘴,把質疑的話又咽了下去,盡管早上的時候,比爾讓他再也不要關注《一往無前》,可是,誰讓比爾是老板呢?老板在職場百科上的定義就是擁有反複無常權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