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篇報道,我隻覺得這裏麵充斥著詭辯、蓄意、蒙騙和無知。在談論丹尼爾號召力的時候,你們無視了米高梅今年取得的成績,絲毫不提《歌舞青春》在全球將近5億美金的票房,也決口不說《皇家賭場》打破在英國的首日票房紀錄,至於《加勒比海盜2》北美破4億的成績你也隻當看不見。但卻隻盯著《一往無前》一個數字討論——事實上,這一數字完全稱不上失敗,你提到的《靈魂歌王》,首周六也隻有842萬而已,被DD影業的小成本《電鋸驚魂》壓的喘不過氣。”
“PHY”的評論得到一些正麵的回複。
“是的,我支持你的觀點,這無損丹尼爾的號召力,我就是衝著丹尼爾去看的《電影》。”——“雪莉”回複“PHY”。
肯定也有並不支持的。
“PHY,難道你覺得《娛樂周刊》應該在報道丹尼爾的時候寫十萬字麼?把他的所有邊邊角角都報導進去,那就算全麵和公平了?媒體沒有義務為丹尼爾做辯解,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湯姆斯”回複“PHY”。
不過“PHY”顯然戰鬥力強悍,而且是丹尼爾的鐵杆影迷,他很快又回複了“湯姆斯”的指責。
“湯姆斯,我認為你完全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沒有說《娛樂周刊》應當為丹尼爾辯解——如果他需要的話。但一家媒體在報導某個事件,甚至是提出某種論斷的時候,難道不應該保證它展示的依據足夠全麵和有代表性麼?《娛樂周刊》提到了《皇家賭場》的口碑,難道他沒有看到《一往無前》上映之後,IMDB評分高達8.8分?爛番茄新鮮度更是有92%?既然它認為《畫皇家賭場》的口碑DD影業的工作成果,又為什麼拿這一點來攻擊評價更好的《一往無前》呢?這種險惡的欺騙式報道,絕對不是你所說的那樣沒有義務。任何一家媒體都有公正地展開報道。”
不得不說,“PHY”論據充分的回複,讓“湯姆斯”啞口無言。
而《娛樂周刊》這篇報道下的評論也並非跟隨文章本身的口徑走。
……
“我記得我曾經說過,沒有什麼比毀掉一個偶像更能觸動媒體的心意了,這個偶像越偉大,他們的動力就會越足。”
在特裏弗試圖和媒體交涉的時候,丹尼爾攔住了他,因為他知道,這個工作不會有成果的。即便特裏弗,或者說丹尼爾團隊在過去數年內,和大部分媒體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可是一旦有機會,能夠將丹尼爾腦後的層層光環拿掉一圈,沒有一家媒體會拒絕的。
某種程度,所有媒體都以毀滅信仰為終極任務。
“輿論已經蒸發了,真的,丹尼爾,我們必須做點什麼。”
特裏弗已經很久沒有經曆這種事態了,而且發端的如此不可理喻——僅僅是因為丹尼爾的衝奧片首日票房“不夠優秀”,記住,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好。
“是的,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