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我們的遭遇一模一樣,可她明明已經看過一遍了。”
丹尼爾被這些評論給逗樂了。
“這就是風潮,”庫薩點了點屏幕,拿起了一疊紙遞給丹尼爾,“一部電影是否成為了真正意義上全民電影,就可以從這些人的言論中看出來,它是否影響到了電影院之外的地方?它是否讓人著迷?它是否讓人把它和那些經典之作相提並論?討論電影的人究竟多到什麼程度?他們愛他愛到瘋狂了麼?”
這份報告上總結了米高梅影業對後續影響的調研。
有社交媒體上的發言,也有各類網絡內容的數據,有街頭問卷,也有來電來郵的展現——全麵、複雜的一份報告,通過各個方麵,立體式的分析《歌舞青春》帶來的影響力。
“‘歌舞青春杯’是一部好棋。”丹尼爾看到從YouTube上得到一份數據,在《歌舞青春》上映之後,帶著“特洛伊”“加裏布埃拉”“歌舞青春”這些標簽的自製視頻,在一周內出現了上千部——通常都是上傳者歌唱和舞蹈,當然也有模仿電影判斷的。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參加過‘歌舞青春杯’的海選,具備一定的歌舞基礎,而且對《歌舞青春》有親近感,願意參與。
“CBS對購買方式肯定很後悔。”
“不會的,他們已經賺大了。”
“埃夫隆現在是個大明星了。”丹尼爾又翻了一頁,電影放映之後,幾位年輕的演員迅速上位,紮克.埃夫隆上位IMDB第一名,不出意料。新超人布萊恩.羅斯也位列前五,第二名則是老牌的卡梅隆.迪亞茲——這並不出人意料,IMDB這份排行榜往往因時而變,現在埃夫隆最火熱,他當然就容易衝到高位去。
“我記得當初你出演了《校園藍調》的時候,也有過第一名的時候。”
“有麼?我不記得了,但肯定不是因為電影。”
當初丹尼爾最火熱的話題,不是《校園藍調》裏的那個小胖子,而是他的健身筆記——如何從一個胖子變成男神的,那似乎也是迄今為止,丹尼爾最為奔放的尺度了。
紮克.埃夫隆迅速上位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生代男明星——而且《歌舞青春》續集計劃已經推出,他還將維持長時間的熱度,這讓他備受期待。除了他之外,凡妮莎.哈金斯和阿什利.提斯代爾同樣從一文不名迅速變成當紅炸子雞。
DD影業的造星能力也越來越得到認可——隨著丹尼爾減少自己的作品,很多機會都流向了原本不太知名的人。包括演員,也包括導演、編劇。比如《宿醉》的布萊德利.庫珀,《電鋸驚魂》的詹姆斯.溫、唐尼.沃爾伯格,《鬼兆》的小羅伯特.唐尼等等,接下來《變形金剛》能否幫助保羅.沃克一舉上位頂級商業演員,也很受關注。《歌舞青春》目前已經造型成功,很快就要上映的《魔力麥克》,還有計劃中的《舞出我人生》這幾部電影,目前都被上調了趨勢。
更不用說《007之皇家賭場》,半年多來,一直在被吐槽、抗議、反對的丹尼爾.克雷格,最近的評價也大為好轉——盡管不是偏向讚美,但至少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中立,惡評如潮的局麵得到了改變,現在大家都在等待正片出來。
影響是廣泛的。
丹尼爾、庫薩,尤其是米高梅,有理由感到高興。現象級的作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收益——票房飛高,周邊大賣,DVD大賣,轉播權的價格高企,各大利潤窗口期均會有大幅度的上揚,而且影響力將持續更長的時間。而與其相關的,米高梅的公信力,米高梅的品牌價值,對其它米高梅出品作品的正麵影響——這些隱性的,不能量化的指標,某種程度上來說,對米高梅更為重要——尤其對於重新起步的米高梅來說。
不得不說,《壞老師》的成功讓人為米高梅鬆了一口氣,《歌舞青春》的爆發則將米高梅重新推上受人矚目的高台。
而站在他們背後的丹尼爾.桑德勒,則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自己當初決策的正確性——收購米高梅不是他的滑鐵盧,而是他的諾曼底。或者換個更為張揚的說法,丹尼爾證明了自己有能力贏得任何一場戰役,不管外界看好還是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