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2100萬(2 / 2)

阿曼達頭也不回,飛快地調換著頻道。

“你想要看什麼?明天再看不行麼?”

“哦不,歌舞青春杯今天就要大決賽了,而且,丹尼爾.桑德勒會參加,知道麼?丹尼爾.桑德勒。”

“《歌舞青春》,那不是你周末要看的電影麼?”

“是的,但上次我們一起看的跳舞比賽,邁克爾.傑克遜參加的那個,就叫歌舞青春杯。”

顯然,這位媽媽不屬於那些抵製邁克爾的人,她還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從邁克爾的音樂裏得到的開心和快樂。

“他們之間有關係麼?”

媽媽顯然不太了解好萊塢,她11歲的女兒看上去要更加在行一點,而她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不恥下問”。

“唔,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丹尼爾.桑德勒,電影是他的公司,DD影業投資的,而節目則是米高梅參與製作的,那也是他的公司。舉辦歌舞青春杯最初好像是為了宣傳電影。不過節目本身就很好看,對麼?”

“是的,所以,你就被吸引到電影院去了,他們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在洛杉磯本地,在芝加哥,在西雅圖……很多的美國家庭都在上演類似的一幕,大家聚在電視前觀看歌舞青春杯的決賽,然後約定明天或者周六日去電影院觀看電影——他們大多有一個年輕的家庭成員。

……

“收視人數劇增至2100萬,在18-49歲的關鍵人群中,更是比上期有了近44%的躍升。你很難這麼做:除了終極決賽的因素之外,沒有丹尼爾.桑德勒的影響——這一數字隻略遜於此前福克斯的《美國偶像》,勝過了今年以來,其它所有的同類節目。我想這一數字公布之後,可能丹尼爾又需要開始自己的拒絕之旅了,在過去數年內,他拒絕了無數次各種電視節目的邀約,近兩年來,邀約有所減少——因為大家都知道拿不到他的行程。不過現在,我相信,即便希望很渺茫,大家也不會放棄了。一個人就能頂的上一個王牌脫口秀節目的收視人群,這種嘉賓,無論如何都應該請到,不是麼?也許,我該向主編提個建議,邀請丹尼爾做一個專訪——我相信,這對於《娛樂周刊》的銷量大有好處。”

《娛樂周刊》聚焦了尼爾森發布的收視數據,盡管在歌舞青春杯突破1000萬收視人群時,各大媒體也對它進行了一輪狂轟亂炸,這個起初不太起眼,被認為隻是《歌舞青春》宣傳行動一部分的節目,用越來越好的收視表現,打破了所有人的設想的。甚至邁克爾那一期,收視率再次創紀錄地抵達1600萬的高位,隨後有所下落。但最後一期,2100萬的數字,卻讓它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娛樂周刊》將成功歸因於丹尼爾.桑德勒,但《銀幕》雜誌提出了另外一種看法。

作為一家電影類專業媒體,它不應該去關注一個電視選秀節目,不過在歌舞青春杯的特例上,《銀幕》並不存在障礙。

“今天米高梅重組後的第二部作品《歌舞青春》即將上映,一周前,它的第一部作品《壞老師》已經上映,並且出人意料地拿下一個單周票房冠軍,打敗了第三周的《賽車總動員》和同樣第一周的《人生遙控器》,也因而誕生了一位新的2000萬俱樂部成員——丹尼爾的影子。

昨晚,《歌舞青春》的同名選秀節目獲得了2100萬的創紀錄收視人群。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機製實現了巨大的成功,希望去觀看《歌舞青春》的影迷希望提前了解一點這部電影,所以他們會打開電視機——其中的一些可能已經布滿灰塵。而舞蹈大賽的擁躉則在戀戀不舍中,選擇去電影院繼續這種情緒。所以,CBS有了更多的觀眾,而米高梅有了更多的影迷。

根據預定觀影數字和排片,米高梅的這一次有很大可能將大獲成功——隻要電影不是爛到無法入眼的程度。”

如《銀幕》所說,CBS和米高梅的這一合作,確實讓不少人側目,包括有線電視網和製作公司——節目和電影兩者之間的巨大正麵作用確實太讓人羨慕了。不過他們也非常明白,這種事情偶發性太大,想來米高梅也隻是撿到一個意外的美味果子。

“我表現的還算不錯,是麼?點評的相當到位,姿態也很得體,表情非常合情合理,噢,太棒了。”丹尼爾正在等首日票房,順便看看自己的表現,但他的自誇可能會讓一同等待的戴維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