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政府在行動上,甚至比不上一家私人公司,F2F預見了問題,采取了措施,並且獲得了讓人矚目的人道主義成果。但是政府、警察部隊卻行動遲緩、錯漏、無據,這確實讓人感到汗顏。”
《華盛頓郵報》頭條報道了已經造成1000多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的卡特裏娜颶風,作為80年來,最具破壞力的颶風,它引起的關注度絲毫不遜色於911,對它的討論是多方麵的,人道主義者關注颶風發生時頻出的搶劫等非正義事件,反對派們對政府部門的茫然失措、毫無作為進行了充分的批評,對堤壩的年久失修表示震驚。普通民眾則關注新奧爾良的重建工作,新市的人民則決定從這裏離開——短短數年內,有一多半新奧爾良人選擇離開這個城市,從80餘萬減少至30多萬人,顯然這場災難讓他們心有餘悸。
這也包括南希和他的家人,很幸運,他們的應急儲備幫助他們等到了救援組織——這完全得益於南希最後的失聯,她因為斷電,而在F2F無法回應聯係她的朋友和當地自發組織救援的人,當F2F推出緊急救助平台的時候,她的同學——在奧爾良為數不多的安全區生活的瑞希,將南希的地址放到平台上,然後很快她們一家獲得了救助,成為最早被救助的人。
“南希對大家的關心非常感動,她已經得到了幫助,她們家基本上全被洪水淹沒了,但幸運的是,他們的應急儲備幫助他們撐到了救援隊的到來,現在他們都在超級碗體育場。她讓我特別幫她們一家感謝丹尼爾,如果不是丹尼爾,她們不會這麼快得到幫助。”
提交南希家地址的這位同學,代替她發表了一份感謝信。
《郵報》記者沒有錯過這封簡短的發言,在眾多的報道中,《郵報》通過南希的故事切入的報導,顯得格外親切,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充分而且無可辯駁地表明了F2F在這次災難上的偉大行動力。
《郵報》梳理了丹尼爾和F2F的連番行動,最後還不忘為F2F的緊急救助平台打了個小小的宣傳廣告。
“在F2F的緊急救助平台上,目前已經有近800個地址登記在冊,他們有些被標記‘已得到救助’,有些則變成了灰色,這代表那些人被確定遭遇了不幸。但最多的還是‘失蹤’狀態。如果你的朋友或者親人處於無法聯係到狀態,你可以關注F2F#卡特裏娜拯救#主頁,那裏有數萬人在為失蹤者提供訊息,隻要他們得到了消息,就會提交給F2F公司,在經過確認後,他們會第一時間將消息公開給大家,上帝保佑美國,保佑新奧爾良。”
颶風已經過去,美國聯邦緊急應變管理總署的負責人邁克爾.布朗則麵對著幾乎來自整個美國的責難,他注定將很快為此負責。記者們像是逐臭的蒼蠅圍著他轉,時刻想要從他嘴裏得到一些信息,在經過短暫時間的“人道主義”時刻,媒體開始發揮自己的本性,這一點和股市投機客相當一致,媒體也是災難的得益方。
他們報道了很多聳人聽聞的新聞。
新奧爾良警察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殺。
數百位政府救助人員辭職。
城市出現人口外流狂潮。
搶劫、槍擊、暴力犯罪充斥整座城市。
政府人員貪腐。
媒體將自己的嗅覺放到最靈敏的階段,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會錯過。丹尼爾.桑德勒,F2F的CEO馬克.沃恩,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當然還有邁克爾.布朗,這位倒黴而且無能的署長。
“邁克爾,請問你會辭職麼?”
“請問對外界質疑真實死亡人數被隱瞞的情況,您怎麼回應?”
“邁克爾……”
在邁克爾.布朗前往自己的辦公室的路上,他們被一早蹲守在這裏的記者圍了個嚴實,他麵色冷淡嚴峻,不發一言,安保人員保護著他往前走,在嘈雜的提問聲中,《洛杉磯時報》的記者突然問道。
“有消息稱,官方甚至是從F2F公司那裏得到了待救援名單,並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一直依賴他們的信息,是麼?”
全場肅靜。
布朗的腳步也頓了頓,但最終什麼也沒有說,蒙頭走進了大門,安保人員將記者攔在外麵。
這個時候,其它報紙的記者迅速轉頭看向剛才那位《洛杉磯時報》的記者。
“嘿,霍爾,你們有消息麼,你剛才的問題,是真的麼?”
“一定是真的,天啊,整個新奧爾良在9月1號的時候陷入了無政府主義,緊急應變署肯定沒有獲得信息的渠道,隻有通過F2F,所以他們才能在第一時間開展救助活動。”一個全程跟進這個新聞的記者,迅速聯係起來種種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