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廝殺得勝(2 / 2)

帕斯卡是否過於樂觀我們並不知情,但隨著DD影業在《社交網絡》、《宿醉》上的連番成功,在2005年僅僅過去4個月的時候,已經在全球攫取了6億票房,隨著《社交網絡》在各大票倉國家的全麵上映,以及《宿醉》的票房快速累計,這一數字還可能出現大幅上揚。所以收購案勝利的天平究竟會不會偏愛更加龐大的索尼,實在是個未知之數。”

《華爾街日報》難得如此重視一部新電影的票房成績,並且還做了大篇幅的分析報導。這當然和即將水落石出的米高梅收購案有關——事實上,《華爾街日報》這種在金融資本領域根深蒂固的媒體,其實已經嗅到了一些味道——隻是要說能夠推斷出結果還有些不足。但顯然,他們的報導某種程度上,會成為一種風向標。

這一次,DD影業也許真的能夠實現自己不可思議的目標。

雖然DD影業在宣布將竟逐收購米高梅的消息後,消息不斷,聲勢越來越大, 但其實在很多人的眼裏,索尼的勝利是毫無疑問的——這種偏見潛藏於內心深處,不會在各種分析、各種預估、各種猜測中公然出現。但它就是這樣被很多人認為理所當然。

將一個好萊塢七大級別的製片廠出售給他們的小弟——一家獨立製片廠,多多少少有些違逆傳統。索尼在媒體內容領域攻城略地,氣勢逼人,背後杵著索尼這個大財團的同時,還聯合得州太平洋這種體量巨大的私人股本公司。兩者之間的戰爭,怎麼看都像是螞蟻和大象在決戰。

螞蟻能夠勝過大象麼?不是完全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屬於小概率事件——近乎不存在。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中透露出的猶疑,卻實在撼動了不少人的心緒——也許,DD影業的蓬勃生機讓米高梅有所動心。盡管他們將賣掉這間公司,但在價格相當的情況下,當然還是希望米高梅能夠在被收購後發展的更好。此外,債權人的意見也至關重要,DD影業的營收足夠有說服力。

結果即將揭曉之前,這種猜測就變得越來越密集和聳人聽聞。

關於科克遇到各種身份的公關說客的猜測也常常見諸報端,從電影業同仁到政界人士,從新聞主編到知名遊說公司,從豔後伊麗莎白.泰勒到前任007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所有可能的人選都被猜測報道過一遍,甚至他們各自的立場也都活靈活現。

“真真假假吧。”

布萊德利.庫珀也是個八卦愛好者,他們正要出席東方影院的一場映後見會麵,近水樓台的布萊德利忍不住問起沸反盈天的新聞報道。

DD影業的片頭在大熒幕上出現,兩個人一左一右出現,盡管麵目不清,但左邊人物顯著的馬龍.白蘭度風格的形象,還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感受,右邊人物則是個機器人形象,代表的是未來。兩個小人靠近之後,各自伸出一隻手,彎下腰——這是“歡迎觀看”的意思,然後我們迅速變化成兩個毗鄰的字幕“D”,形成DD影業的logo“DD”。

電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