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你聽說過MB的哈維爾和丹尼爾有什麼特殊的關係麼?”
羅伯特凝眉問了一句。
迪克.庫克愣了一會兒,才仔細想了想。
“MB是原來的blogger公司的討論版,丹尼爾的個人blog迄今為止仍然是全美最高人氣的,似乎在全世界都是,哪怕是在那些人口眾多的國家,也沒有一個人氣兩三千萬的個人blog。後來blogger經營的並不好,盈利模式的缺失幾乎讓他們沒法繼續承擔運營需要的費用。可是後來,blogger公司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方式,也獲得了穀歌、紅杉資本的投資,後來才漸漸成為一家前途無限的互聯網公司。MB建立之後,丹尼爾也是第一個在MB上開通個人主頁的公眾人物,由此建立他在MB上無人能敵的影響力。如果說從一開始,丹尼爾並不是和哈維爾有什麼關係,而是和blogger的埃文關係深厚,恐怕更有可能一點。
上一次,他受邀訪問矽穀,也讓人感到很吃驚,如果他是通過blogger和穀歌有了聯係,那麼這件事情就不奇怪了。”
“MB的大股東並不是blogger公司,而是普路托思投資公司,這家公司注冊在開曼群島,應該是哈維爾和他的管理團隊控製的公司。”
迪士尼的兩個CEO,對丹尼爾背後錯綜複雜的事情想不通透,自然也就無法理解丹尼爾如此強硬的底氣所在。
自從丹尼爾公開演講之後,風向有了很大的轉變。
好萊塢和家長協會本來就不陌生,電影的評級,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家長們決定的。
另一方麵,費恩.柯林斯在幫助丹尼爾上,也相當不遺餘力。
看上去,這場風波就要平息下去。
如果迪士尼就此收手,他們之間的交手還能稱得上是適度,畢竟,沒有給誰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隻是,顯然,羅伯特不是半途而廢的人,任何一個心誌堅定的CEO,都不可能在沒有顯著不利的情況下放手。
很快,在費城也出現了類似的衝突,這一次甚至卷入了13歲以下的孩子。
……
丹尼爾在日落大道上一家知名的法式料理店,請斯塔西共進晚餐。
沒有試圖規避別人,也沒有試圖隱藏消息。
斯塔西接到邀請的第一時間,就明白丹尼爾根本不會有妥協的打算。
這讓她非常的猶豫,其實,在環球影業內部,大家並不都是支持她的方案的,比如和丹尼爾一直關係很好的朗.梅耶,雖然他聽從了公司的決定,但是梅耶很明確地告訴斯塔西,與其和丹尼爾弄僵,不如趁此機會,和丹尼爾多確定一些合作項目。
但是斯塔西沒有同意。
這可能就是七大的副手,和七大的CEO的區別所在。
美國電影協會這一舉足輕重的協會,就是七大電影製片廠控製的,盡管他們常年存在著競爭和攻擊。但是在維持各自的權威上,卻有共同利益。斯塔西並不願意在羅伯特要“教訓”丹尼爾的時候拖後腿。
盡管,他們和丹尼爾之間已經把的《諜影重重2、3》的合約簽好了,如果不考慮別的合作,至少近三年內,丹尼爾價碼的上漲和環球的關係就不太大。可是斯塔西明白的是,丹尼爾隻是一個個例,今天出頭的是丹尼爾.桑德勒,下一個可能就是馬特.達蒙或者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七大不可能重蹈覆轍,讓製片廠為大明星打工。
這是環球為什麼會配合迪士尼,而不是為丹尼爾提供方便,也是派拉蒙、福克斯、索尼、米高梅等製片廠沒有在這個時候出頭的原因所在。
迪士尼、華納的新線、環球,可以說是從丹尼爾的崛起中獲益最大的幾家公司,在他們發生重要矛盾的時候,自然而然是其它的製片廠挖牆腳的良機。可是他們都能忍得住,而且這其中並不存在一個協商機製。他們沒有開個高層會議,商量共進退,也沒有請中間人,彼此協調,而是心知肚明的統一了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