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海盜》之旅(2 / 3)

他記得,似乎是在三年後,迪士尼將皮克斯收購,還是增發股票的方式,喬布斯也因此得到了迪士尼6%以上的股份,成為董事會的董事和最大個人股東。

羅伯特和迪士尼麵對的這一樣一樣的爛事,促使他們更加重視《加勒比海盜》的發行和宣傳。

DD影業承擔了部分發行任務,宣發經費在類似片子上,一般是在20%左右,發行公司的分成也差不多在這個比例。當初《希臘婚禮》的發行經費達到製作總預算的50%,那是相當超前的。現在的趨勢,也是宣發經費不斷上漲。一部電影,製作的好,演員拍得好,已經比不上宣傳的好了。

但是,DD影業隻占了其中四分之一的樣子,所以負責的也隻是網絡營銷,具體的說,也就是將一些商定好的策劃案在各個網站和社區進行實施。

迪士尼家大業大,這個時候,網絡營銷對於超級製作,畢竟算不上主流方式,在紙媒、電視上刷頻,在巴士站台,中心廣場的大頻幕上輪番播發預告片,大量的宣發物料在影院鋪開,這些才是大宗的支出。也是最主流的宣傳方式。

不過,在之前,迪士尼是沒有準備給《加勒比海盜》這個力度的。

至於是因為丹尼爾的退出,導致迪士尼決定更改方式,還是因為投資大大超出預料,才決定破釜沉舟。這就不是丹尼爾能夠知道的了。

自從梅麗莎和弗格森帶隊從《海盜》的製作班底裏全部退出來,除了弗格森還是掛了一個排名第五的執行製片人——這是看在雙方協商良好的麵子上。不過弗格森現在也不太在意這些了,好萊塢得用的導演可能不多,但是製片人絕對不少,在他還是個沒什麼出爐的小人物的時候,能夠成為《海盜》的執行製片人,這對他在製片人道路上的發展當然是絕對利好。不過隨著丹尼爾投資部運轉起來,不停地和暢銷書作家、編劇、其他電影公司等等接洽,錢大把大把地送出去,弗格森對製片人這一塊就不再那麼重視了。

人往高處走,當然是當投資人來的更加有勁。

何況,在丹尼爾投資部的電影裏,弗格森也是要掛製片人的,梅麗莎.萊恩也是一個,最終要看,是誰來具體協調。

目前來看,互聯網電影營銷已經被大多數的公司接受了,多多少少,總要在網上來一發,至於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完全是看不同的例子。比如《海盜》這樣的巨片,就不可能多指望互聯網,那些兩千萬以下的小製作,壓寶在互聯網上就很多了。

不過這些電影製片方,最多的是直接聯係MB,花一筆錢,和MB一起商定一個策劃案。其次是找山鷹公司,目前做互聯網宣傳成了它的新業務,也是屬於付錢,他們給出一個策劃案,派人參與執行。這就比MB方麵要多花一筆。最少的是找DD影業參與的,因為DD影業基本上不是收錢,而是作為發行公司之一收分成,比如《海盜》這樣的合作方式。

有意思的是,越是小製作,製片方可能越覺得自己的電影會是下一個《希臘婚禮》,再不濟,也是個《盧旺達飯店》,給分成,他們都覺得可惜。

所以,反而找牽頭的DD影業的最少。

但多多少少,大半年來,DD影業也有了好幾次的經驗,這一次迪士尼的手筆不小,工作要多一點,但也是DD影業的例行業務了。丹尼爾不必參與進去。

事實上,關於《加勒比海盜》的事務,他基本上是完全不清楚。

從矽穀回來,F2F就要搬上日程了,馬克和桑德伯格當然不可能馬上就從穀歌離職,他們都算得上是穀歌的核心人員,這一次離開,肯定要簽署不少保密協定,遵守商業規則。但同時,也在物色一些工作人員,馬克是CEO和首席技術官,桑德伯格是首席運營官,還有人力部門、銷售部門,以及充實最重要的技術團隊,這些丹尼爾自己是沒有辦法去做的。不過馬克和桑德伯格在業內也是鼎鼎有名,由他們來做,是最合適不過的。

除此之外,和穀歌的複雜談判,盡管最高層已經有原則性的意見,但是穀歌注資MB多少錢?丹尼爾認購穀歌多少原始股?和埃文.威廉姆斯接洽,說服他同意將股份置換為穀歌的股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