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2億(2 / 2)

“明天,參議員先生可能心情不會太好,我之所以不那麼受歡迎,大概就是因為總是錙銖必較,有仇必報。這真是個不好的習慣。”

“丹尼爾,我有時候真羨慕你,庫薩和特裏弗,都這麼能幹。他試圖從韋恩斯坦的人脈網絡下建立自己的關係,這種嚐試讓人覺得了不起。”

被當麵揭穿打算,丹尼爾一點沒覺得不好意思。

這一次金球獎上的黑手們決定認負,特裏弗得以介入韋恩斯坦兄弟、斯科特.魯丁和亞曆山大.佩恩這些老手們的關係網絡——盡管沒有人會對他徹底敞開心扉,但有了一個線頭,就足以讓財大氣粗的特裏弗開拓出自己的人脈係統了。

從這一次之後,好萊塢的黑手就多了一隻,奧斯卡的評委們也有了一條新財路。

至於哈維發現了這一點,誰在意呢?

手裏的籌碼越多,就越不需要在意別人的態度,強弱之勢,貧富之分,都是越來越嚴重的。

“我最近在考慮給他們加工資,所以,哈維你是讚成這一點的?”丹尼爾淡然地從遊走在派對上的男侍應手裏換了一杯香檳,“我最近想要擴大DD影業規模,說真的,哈維,如果你跟鮑勃在迪士尼待得不舒服,可以考慮來我這裏,待遇絕對優厚。”

即便是在好萊塢縱橫多年的哈維,聽到丹尼爾如此輕描淡寫地挖牆腳,也不由遲緩了幾秒才反應過來。

然後他的笑聲就驚動了好大一片地方,丹尼爾站在邊上,則配合著露出比平常更大的笑容來。

似乎他們真的開了一個非常有笑果的笑話。

“你準備給DD影業投多少錢?1000萬?5000萬?我跟鮑勃的價碼可不止這麼點,要知道十年前,迪士尼收購米拉麥克斯的時候也花了8000萬以上。”

“2億!”

“什麼?”

丹尼爾開懷一笑,“我將注資2億進入DD影業丹尼爾投資部,用以收購有拍攝價值的IP,包括暢銷書、電視劇等等,同時也會進一步擴充DD影業的規模和人員組成,我們希望有自己的導演、編劇和攝影師等等。哈維,這點錢用來買米拉麥克斯當然不夠,但是我覺得即便是米拉麥克斯,現在也不會有2億現金在等待被花出去。你們和迪克之間的矛盾,在好萊塢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我認為你們的勝算實在不高。”

雖然在《芝加哥》票房口碑雙贏的大好局麵遮掩下,看似迪士尼和韋恩斯坦兄弟之間還是合作無間。但雙方之間的裂痕已經大到無法彌補,甚至《芝加哥》本身就是這一裂痕的組成部分。迪士尼在收購米拉麥克斯的時候,為了平衡本部的態度,約定米拉麥克斯的製作方向是小成本電影,但近年來,隨著哈維和鮑勃的不斷成功,米拉麥克斯已經不滿足於做小投資了,他們希望靠近主流電影業,做一些6000萬以上的大項目,而且,隨著特效技術的興起、宣傳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製片成本上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米拉麥克斯不希望錯過,就這一點,他們跟迪士尼影業之間有根本矛盾。

雙方任何時候都可能一拍兩散。

丹尼爾知道,那個時間點在2005年10月,但隻要略作推動,任何提前的變化都可能出現。

邀請哈維,雖然是臨時起意,但丹尼爾對此確有意圖,不過以韋恩斯坦兄弟在米拉麥克斯吃的教訓,兩人不太可能繼續接受有人領導自己。

“你太讓人吃驚了。”哈維還在為那2個億感到不可思議。

丹尼爾側了一下肩膀,“這是我的榮幸。”

……

“我會給本部提前支付2000萬,用於擴大規模,然後啟動投資部的項目。另外,需要在DD內部建立部門,和維塔數碼對接,我們之間的合作應該更加順暢。”丹尼爾正在吃早飯,他麵前坐著戴維,桌子上放著報紙。

報紙上都是麥凱恩的臉皮。

“麥凱恩撒謊”

“十年後的盧旺達騙局”

“……”

大部分媒體均就辛蒂出訪盧旺達的時間進行了調查,毫無疑問,辛蒂是在大屠殺之後才到的,而不是麥凱恩之前聲稱的那樣。

“騙局被揭穿了,利用盧旺達大屠殺的人並非《盧旺達飯店》的製片商,而是‘聲譽卓著’的麥凱恩參議員——‘這不可饒恕’,用麥克恩自己的話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