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奧斯卡和戰爭(1 / 2)

2003年2月11日,下午5點30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名單。

媒體將之形容為“已經確定是一套毫無趣味和驚喜的既定程序”,受金球獎尚未得以緩解的黑幕危機影響,也有不少評論認為在最佳影片一項,奧斯卡和金球獎一模一樣的結果,表明了操縱者可能已經將手伸向了奧斯卡。

“那將是個災難,好萊塢的榮耀就徹底沉淪和墮落。”

但是,不論如何,沒有誰能夠改變奧斯卡作為最受矚目的獎項的地位——即便,此時的美國已經被伊拉克戰爭的陰雲籠罩。

在5天前,丹尼爾在曼哈頓東河之畔,接受了古特迪斯的任命,正式成為聯合國難民署的親善大使。

不出意外,他在一眾知名人士麵前,身著幹練的黑色西裝和有藍色海豚圖樣的條紋領帶,發表了自己的就任演說,或者說是一篇反戰演說。

丹尼爾在講話中,描述了一副讓人驚恐的畫麵。

“……伊拉克的城市、鄉村都將成為一片一片的廢墟,人民流離失所,在炮彈碎片和流彈裏流血喪生,古老的兩河文明孕育出的偉大人民將遭受難以置信的劫難和死亡威脅……軍隊將很快確定優勢,但那絕不是勝利,反抗者將利用自己的身體,和對當地的了解,對人流攢動的鬧市和美國軍隊的駐紮地進行流竄式的,不可預防的襲擊,我們的軍隊將麵對根本不可能防得住的自殺式攻擊,宗教的信仰將被濫用,殘暴不仁的野心將從戰爭的廢墟上成長,世界將迎來一個充滿不安、恐怖的時代……沒有人是勝利者,所有人都將失敗,無論是美國人、美國軍人、伊拉克人、******,還有全世界希望處於和平中的人。我們不希望看到無數背井離鄉的難民,也不希望看到父子相離、愛人永別的悲慘局麵。我呼籲決策者,不要將戰爭瘟疫從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那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恐怖災難。”

這一篇被《紐約時報》——它是親民主黨的,這個時候,之前的齷齪當然就一揭而過了,《時報》將之稱為“一篇詩一樣的反戰檄文”,它說“丹尼爾在演講中,描述了一副讓人驚醒的畫麵,盡管他用詞盡可能的委婉溫和,但誰都能夠看出,一旦發生戰爭,後果將慘重到何等樣的地步。”

其它的報紙媒體的論調也大同小異,盡管目前權力人物支持戰爭是主流,沉默的大多數似乎也是如此,但跳出來沸沸揚揚地集會、遊行的,卻都是反戰團體,所以公開的反戰言論,現在是受歡迎的。所以得益於此,丹尼爾此次的發言基本上是以正麵的、積極的方式被傳播開來的。

“大家都在誇你的演講稿寫的不錯。”

“我寫了四遍,修改了十四遍,就算我是個不太愛學習的人,結果也應該讓人滿意了。”

“說實話,我真的不相信你的SAT就考了當初那麼一點點分數,即便從你的第一稿中看來,你也不止考那麼點。”庫薩搖搖頭,表示不解。

丹尼爾瞥了他一眼,“讓我看看,布朗大學的高材生是不是在嘲笑我。好吧,我沒有看出來,就當你是真心詢問吧,事實上,我正在補課,我在伯班克拍戲的時候,每當米勒蹂躪他的啞鈴、狄莎爾做麵膜的時候,我都在抽時間看書。”

“哇,你要考大學麼?”

“為什麼不?我明年就可以休息,我打算去上個大學,讀讀商科什麼的。”

“可你沒法在一年內修完所有學分,而且你覺得即便不拍戲,你難道就閑的下來?”

庫薩對丹尼爾的新想法有點不能理解了,“你已經可以去哈佛或者沃頓商學院開講座了,為什麼還要去讀商科?”

“從可行性上來說,如果我在紐約或者加州讀大學的話,我依舊可以處理其它事務。而且我也沒打算一年內讀完,我打算花個七八年的樣子,在30歲之前能夠畢業就最好了。”

“好吧,我真不想在我把奧斯卡影帝名單遞給我的老板的時候,聽他說他打算去參加SAT考試,以及申請一所大學,伯克利還是洛杉磯?”

“所以我還要繼續回答麼?如果不是伯克利,我希望是紐約大學。”丹尼爾挑了一下眉毛,“至於名單,我已經看到了。還不錯,不是麼?”

《鋼琴師》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這和它在金球獎上的遭遇截然不同。《芝加哥》則入圍了十一項,成為提名時刻的最大贏家。當然,總體來說,還是那麼幾部電影,最終受到了評委的肯定和支持,他們和金球獎的評委在總的評價標準上幾乎是一致的,這似乎表明,“金球獎的評委還是守了一點基本的規矩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奧斯卡也壓根不知道規則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