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莎爾意外地轉身看著丹尼爾。
她並非對娛樂圈非常熟悉的莎莉,也不是專司這一部分業務的特裏弗,現在丹尼爾向她發問,以一個心理谘詢師的身份來看,這顯然充滿了不自信、不確定,甚至含有某種否定意義。換而言之,丹尼爾現在覺得他拿下金球獎“不是那麼可能”。
她從未見到這麼不自信的丹尼爾,不論是在她為他服務,或者從他光輝耀眼的履曆裏,都看不到這一點。
這是個永遠在成功的,理所應當“目空一切”的年輕人。
狄莎爾略微思考了一下,她坐到了丹尼爾對麵。
“丹尼,這並不重要,不是麼?”
“嗯哼?”
狄莎爾溫和的表情和全身讓人親近的氣息,確實讓略有焦躁的丹尼爾放鬆了不少。
在此之前,沒有人看得出來,丹尼爾陷入了一種情緒黑洞當中。自從他聘用了莎莉、狄莎爾、米勒和希爾姆之後,又取得了《希臘婚禮》的成功開始,所有團隊的人,都認為他已經擺脫因為過度繁忙而造成的焦躁。
然而,一切並沒有順利。
最近,他發現這種焦躁的最終來源居然是未來。
隨著離他重生的時刻越來越近,盡快還有12年這麼長一段時間,但是一想到已經過去了四年,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上帝時間”,丹尼爾就開始擔心不安。這不完全是因為擔心失去優勢,導致他會一無所有,身敗名裂,在未來的12年裏,他應該足以讓自己獲得一輩子吃穿不愁的財富,甚至讓人仰視的地位。
所以,在他近乎偏執地去尋找自己焦躁的根源的時候,他發現,居然是“貪婪”在作祟。
他參股了維塔數碼,但是這家公司還不會根據他的指揮走,他隻有20%的股份,這讓他感到無力,因為不論是彼得.傑克遜,還是理查德.泰勒,都沒有出售股份的打算。所以,他沒法和一點製作動畫片意願都沒有的兩位大股東說《冰河世紀》《功夫熊貓》《裏約大冒險》《瘋狂原始人》這些。
他挽救了Blogger——使它向一家網絡綜合社區轉變,而且為它引入了穀歌,這讓Blogger擁有了幾乎取之不竭的優質入口,但是Blogger裏的16%的股份,已經無法讓他和另一個股東,也就是穀歌來競爭Blogger未來的發展方向,甚至,即便他費盡心力讓Blogger更超前,更未來,但是最大的利益不屬於他。
他擁有了DD影業,一個丹尼爾投資部。它聽指揮,也有讓人信任的執行者,但是丹尼爾對那些埋藏在無數劇本裏的好電影無能為力,他沒法把那些好電影都拿到手,也沒有這個精力和能力。除此之外,他和迪士尼合作了《加勒比海盜》,現在甚至不得不次中選優,以一個買斷價來退出這部大作。盡管這不是個錯誤的選擇,但總讓人覺得不夠好,如果整部電影都屬於DD,那才是完美的。
他還有一個占股七成的MB——變種的推特,哈維爾是他指定的CEO,這沒有問題。但是除了推特,未來改變互聯網的還有很多,中國的BAT、Mi,美國的facebook、Instagram等等。還有影響了全世界的平板、智能手機等等。這一切似乎都在向他招手。但有一些,他注定無能為力。
他已經擁有了如此之多,他本能上甚至不願意再擁有更多。但當這些機會放在麵前,卻似乎不得不做。比如奧斯卡月,他最重要的工作並非是去奧斯卡拿影帝,而是去原油期貨市場撈一筆大的,伊拉克戰爭的開啟就意味著數億美金的收入。然後這些錢就會被用於去做更多的事情。
這種怪圈給他的折磨史無前例。
不論是比爾.蓋茨,還是史蒂夫.喬布斯,他們全心全意去拿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和丹尼爾還是不一樣,那些東西是“他”想要的,一個重生優勢掌握著,一個貪婪者,一個成功**強盛的人,但又不是一個希望自己更加熟悉,隻做一些自己享受的工作——比如拍戲。
他沒法和狄莎爾直接聊,但他確實希望得到一些指導。
“狄莎爾,我是說,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你有很多的職業資格認證,但其實你隻喜歡烹飪,其它的隻是因為你唾手可得,所以那種虛榮、或者說不去做就會產生的負罪感,推動你去拿了一些你並不偏執地希望得到的認證。”
“了解。”
“那麼,當這種認證並非是五個,而是五十個,乃至一百個的時候。去拿到這些認證的實際行為,跟你本人的基礎意願會出現一個矛盾,你仍然在不斷地拿新的讓人羨慕的各種資格認證,但是你對這種行為的厭惡和焦慮也越來越嚴重。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夠了解我說的意思,但我想我隻能描述到這個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