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十二月初,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揭曉謎團。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都屬於——《毒品網絡》,史蒂文·索德伯格近乎橫掃了紐約的影評人們,看上去,這些頭昏腦漲的筆杆子們都被索德伯格的巫術給蠱惑了,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獎項都拎出來給他。
如果不是老輩奧斯卡影帝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個人作風實在太有問題,而他這次的表現也確實差強人意,而《毒品網絡》壓根沒什麼數的出來的女角色——凱瑟琳·澤塔瓊斯剛剛拿下歐洲電影節的影後,但這一次,表現的相比其他人,稱不上出眾。
這些可能是導致《毒品網絡》最終沒有拿下所有獎項的原因。
哪怕是紐約本地的媒體也抨擊紐約影評人協會的三十幾位會員缺乏腦子清醒的成員,但不論如何,個性十足的紐約影評人協會已經做出了決定,這一年度的頒獎季開端就以《毒品網絡》大獲全勝開始。
“如果說湯姆·漢克斯沒有被黑掉,是湯姆在好萊塢打拚多年猜得到的公正待遇,那麼丹尼爾·桑德勒幹掉了貝尼索,看似不算爆冷門,但看看《毒品網絡》得到的待遇,你就知道丹尼爾憑借一己之力打動這些頑固的影評人有多麼了不起。”
是的,湯姆·漢克斯以《荒島餘生》奪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丹尼爾·桑德勒如願拿下最佳男配角。
尤其是丹尼爾,看上去就像是從《毒品網路》的貝尼索那裏硬生生奪來了一座獎杯。
貝尼索的表演極受肯定,誰拿都不會被認為暗箱操作。
環球方麵的公關策略十分成功。
丹尼爾得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巴黎,他們正在拍攝一場車內戲,時間已經比較晚,所有人都希望快點拍完,不然重新布景,殘雪和水都需要重新安置,這非常麻煩而且浪費時間,美國完善的勞工法雖然在電影行業不是特別嚴苛,但工作時間嚴重受限還是會讓大家倍加期待工作順利。
但事實並非如此。
丹尼爾遇到了開拍以來第一個大問題,道格·裏曼在拍攝五條之後,仍然不滿意,他喊了停,走過來和丹尼爾講這段戲。
傑森·伯恩剛剛殺死一位前同事——嚴格來說,死者是自殺的,而在來人的包裹裏發現了通緝材料的瑪麗·科魯茲幾近瘋狂,他們昨天在蘇黎世的大使裏發生的事情,短短一天,她就被調查了個底朝天,對方甚至已經派出“殺手”來抓捕或者直接是擊斃他們,這樣匪夷所思的能力意味著他們對麵站著的是一個勢力強大的恐怖對手。
而此時,坐在公寓外麵,瑪麗的破車裏,伯恩要求瑪麗去警局。
一方麵,避免被不知名勢力的後續暗殺人員給奪取生命,另一方麵也能夠和麻煩不斷的伯恩斬斷關係,從這件事情裏脫身。
他們在車子裏爆發了爭吵。
就是這一段,道格·裏曼和丹尼爾·桑德勒無論如何找不到共通的點。
丹尼爾一開始的表現方式是深邃複雜的,因為此刻他的心情本身就是複雜的,對過去和未來的雙重未知,暗殺者的到來和死亡的連番刺激,求生的迫切和緊急的逃命需求等等,這些糅雜在一起,他還考慮被他拿錢卷進來的瑪麗的安危。
他混亂忙碌複雜的內心,確實被丹尼爾表現的非常好。
但是道格·裏曼的回應是“Nogood。”
說實話,片場有太多人比丹尼爾本人還要來的吃驚,他們中的不少都聽說過丹尼爾是個天才型的演員,甚至一些傳聞裏,丹尼爾是個從不NG的“一次過”專業戶,這當然不可能。不過在拍攝《諜影重重》這段時間裏,丹尼爾確實沒有遇到過太大的問題,哪怕是在大使館、公寓裏凶悍的打戲,也完成的駕輕就熟。
道格·裏曼沒有說什麼,隻是讓丹尼爾思考一下,然後重新開拍。
丹尼爾知道道格的意思,這意味著他說不出不對之處在那裏,但導演的直覺和感覺告訴他,這段表演不行,不能夠放進電影裏去。
他猜想可能是剛才的表演過於內斂了,他還有一些帶著藝術片特點的表演方式,或者幹脆是被壓抑的飆演技熱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但放錯了位置。
於是,第二次他表現的更加外放一點,表情動作都幅度更大,一些情緒也盡量通過表情、語氣和動作來直觀地展現出來。
但道格·裏曼的答案還是“Nogood”。
而且依舊沒有指導。
丹尼爾不得不重新進入第三次拍攝,這一次他試圖從配合瑪麗的角度來進行,因為此刻是以她的心裏變故為引導線的,道格可能覺得配合上缺乏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