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克勞,康妮·尼爾森以及丹尼爾·桑德勒就是唯三選擇。
這裏麵,克勞如日中天,想要以他為突破口,隻怕不比對付夢工廠和環球簡單多少——一個演員一旦處於高速上升期,那他身邊勢必會有各種各樣的利益團體圍繞著,你動了他,就意味著動了那些人的蛋糕。
以丹尼爾自己來說,他參加南加大短片大賽時,環球方麵就曾經暗示過會為他做公關。以克勞如今的地位和商業價值,當然牽涉的力量更強也更大。
從克勞下手很難,而康妮·尼爾森說實話這是個沒什麼話題性的女星,基本上不具備新聞價值,而且在《角鬥士》這樣的電影裏,一個女人其實也很難稱得上是主角。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麼一想,丹尼爾·桑德勒簡直就像是黑暗裏的蠟燭。他沒有什麼有說服力的作品——演技沒有定論,但也不缺乏人氣和關注——具備新聞價值,甚至還相當大。不說《角鬥士》裏沒有演員比他更加合適,即便所有的會在今年下半年上映的電影裏,也都基本上找不到比他更適合做突破口的演員了。
丹尼爾坐在第一排,確實覺得背後有點發涼,不少人看著他的眼睛都泛著綠光。
在幾句簡單的背景介紹後,電影正式開始。
背景音樂一如大家所想,沉穩有力,渲染得宜——是一部在水準上的電影,這是大家的第一印象。
電影從馬克西默斯的日耳曼戰爭開始,克勞的演繹還是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相較於更多的莊嚴肅穆的英雄,他看上去更加遊刃有餘——這意味著他將更像一個人類將軍,而不是奧林匹亞山冷冰冰的眾神。
“很聰明的送死動員。”布倫特心裏在想,幾分鍾之後,他放下心來,雷德利即便真的想奧斯卡想瘋了,但在這部電影裏還是足夠聰明,馬克西默斯的這一番戰前動員,少了很多的熱血和煽動,卻勝在平實和堅定,這是一部誠意電影的象征。
海文的重點則跟布倫特不太一樣,他反而產生了一點遺憾之感,電影的戰爭場麵還是過於雜亂,看得出來,雷德利試圖創造一個更真實的羅馬和日耳曼野人的戰場,但失之表現力,真實帶來的震撼感沒有能夠體現的很好。當然,總體來看,電影開始的這十分鍾還是對得起大家對它的期待。
羅馬大勝之後,老皇帝有一段特寫,可以看得出來他有點過於虛弱了。而切換過來的豪華馬車內景,讓不少人略微一愣之後,開始不自覺挺了挺背。
戰爭場麵是奠定基調和提神用的,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相當刺激和精彩,但影評人反而不會過於關注。進入到正式劇情之後,才是他們觀影的重點。
躺在沙發上的美人,還有一個穿著藍色華服的年輕人側影。
幾乎一個刹那,大家都明白這兩個人是誰——這是高度商業化電影的優勢所在,三個主角,各有定位,隻要你一開始對電影有點了解,就能很快和電影人物對應出來。
康妮·尼爾森飾演的露西拉公主和的丹尼爾·桑德勒飾演的康默迪烏斯——現在的羅馬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