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再爭《諜影重重》(1 / 2)

(請大家投票支持我一下,隻有靠大家了。書友群:460719545)

庫薩的目的當然不是挑起美國和新西蘭之間的網絡戰爭,他隻是想要從中牟利而已。

因此,弗雷德毫無立場地站到了新西蘭一方,這讓新西蘭人爭辯的論點得到了一些支持,包括一些分量比較重的網絡人物。

這些美國人——弗雷德和他的馬甲軍隊當然是美國人,開始對新西蘭人堅稱的“非常像”感到好奇,這雖然是一部實際意義上的新西蘭電影,但毫無疑問歸類上它還是屬於好萊塢,美國人對這部電影沒有排外情緒。

觀點開始朝著丹尼爾的扮相是不是足以亂真發展。

但離《魔戒》電影上映,哪怕是它的首部預告片也還有很久。於是,影迷們和繪畫愛好者開始自力更生,他們在網上放出以丹尼爾為藍本畫出的精靈模擬圖片,這其中以《洛杉磯時報》的那幅試妝照最受寵愛,那是個半成品,耳朵沒有、金發也不夠高級,妝容有點隨意,人們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設計,然後加了特殊效果——柔光,以及森林背景。

出來的效果確實非常驚豔。

“如果在新西蘭的丘陵樹叢裏看到這樣的臉,我覺得我可能也會認為是真正的精靈。”LAH的珍妮可以說是整個精靈事件在美國發展過程的見證者,至今LAH那個發帖者的材料還被很多報紙網站采編使用。在丹尼爾精靈人物圖出世後,珍妮第一時間在LAH的好萊塢明星板塊發了這篇帖子,她一般不在自己的板塊發主題帖。

丹尼爾的熱度最近又上來了,《角鬥士》的前期宣傳已經啟動了一部分,羅素·克勞在最近的一些采訪中明顯增加了提及《角鬥士》和其他相關人員的頻率,康妮·尼爾森的曝光度也有所提升,即便是雷德利·斯科特也偶爾有一些新聞——關於《角鬥士》剪輯的困難程度,因為每一場戲都太優秀了。

丹尼爾的精靈事件和《角鬥士》也迅速連在一起。

米高梅則乘勢宣布了丹尼爾加盟《律政俏佳人》的消息,他們也沒忘了提及“某個百分比的票房分成”。

業內對此評價兩極——重視演藝事業的一些評論者認為丹尼爾忙於斂財,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毫不負責任,一部完全以女性為主題的勵誌電影,簡直比《校園藍調》裏的比利·鮑勃還要沒有意義,如果他沒有接下《角鬥士》,這個選擇當然很不錯,但是拍攝了《角鬥士》後馬上接拍《俏佳人》,那實在太不聰明了。

“年輕人已經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意義,這足以讓他放棄對演技的追求。”

而另一撥人,包括一些演員和製片公司,他們看到了票房分成四個字——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最後十年,大明星們一度能拿到千萬級的片酬加上百分之十至二十的分成,那是明星的又一個黃金時代。但隨著DVD銷量的銳減,以及製片公司投拍電影數字的下跌,這樣的好時光一去不返了,除了極少數的具有強大商業價值的演員,已經很少有人能夠有這樣的待遇。

約翰尼·德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已經是A級大明星,但接拍的電影片酬至今不超過一千萬,至於分成,大投資的電影也很少願意給他這個待遇,小成本電影的分成往往就意味著要減少片酬,最後算起來是賺還是賠——要看上帝的意思。

湯姆·漢克斯這一類當然依舊可以肆意妄為——但誰讓這麼多年也隻有一個湯姆·漢克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