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澈這話裏裏外外都是在說自己,然而隻以瞬間少帝便明白了,如顧澈這般,說的是她是將死之人,現在去平定戰亂,那麼衛國便多年不敢再來犯。
而由他來,他的年紀到了,便掀不出什麼風浪來,他一死王上要做的不過是善待後人罷了。
既然衛國多年不敢來犯,那麼這中間的數年,足夠他從一個童子長為真正的天子。到那時候並沒有多少真正軍功,甚至手上軍隊也並不多的公儀複不過是一個老臣而已,到時候還是任他拿捏。
然而若是顧澈如今不去,戰火不斷,等到顧澈一去這個超綱由公儀複把持,到時候若是有了軍功,即便他再如何也是奈何不了公儀複的了。
顧澈這話裏裏外外再明白不過了,少帝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才站起來對顧澈作了禮,“多謝先生教誨。”
“無需。”顧澈笑了一下,“國有明君,乃社稷之福。”
顧澈根本就沒有想過在朝堂上便說服這位君主,他要的便是這樣私下便將少帝拉到自己的陣營來。
如此一來,等到下次上場的時候,少帝便會全力的魏同開脫,到時候公儀複必然會感到危機四伏,繼而便對少帝深出不滿。
這樣一來在顧澈不在的這段時間裏,兩人的罅隙隻會越來越寬。
君臣上下一日百戰,臣之所以不弑其君者,黨羽不具也。
這一點少帝已經明白,隻不過公儀複還沒有到這個地步而已。如今的公儀複雖然不怎麼高看葉旭,然而事事還是看著君王天下的。隻不過疑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不是那麼好根除的了。
第二日,少帝一反最初的遲疑,直接表示要國安穩根基必定是要惠澤百姓。因此立馬讓顧澈去征衛了。
顧澈自然說了王上如何明君心係社稷之類的,這在少帝耳裏自然是褒獎,然而對於公儀複來說,卻是句句刺耳。
支持顧澈出征的少帝是明君,那麼他這個不支持的呢?難道是陷百姓於水火之中而不顧麼?
但是無論公儀複如何想,他這一拳頭是打到了棉花上。
六月,顧澈統帥增援。
如此,顧澈便再次踏足戰場了。這一次顧澈沒有帶自己在雲州的任何親信,連同馬未在內,全部留在了雲州。
這一次出征,公儀複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好好在改變雲州的局勢,等到他回來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
所以這次顧澈將所有的人都留在了雲州,目送顧澈遠行,馬未便笑了一下,“顧將軍,當真良才。”
“未軍不覺得失望?”顧昭看了過去。
自從顧昭被顧澈擺到了明麵上來,開始參與這個布局之後,馬未和顧昭便接觸的多了起來。
馬未年紀比顧昭大些許,然而性格上來說卻並沒有他的年齡那麼成熟。
當然,這不過是在世人眼裏的模樣,如果讓顧澈來評價馬未,肯定是小狐狸了。
於顧澈來說,馬未和顧昭一樣,所表現出來的確實是他們的性情,然而又是一層保護色。
馬未爽朗,顧昭溫和,兩個人幾乎很快的便走到了一起。顧曦對此也並沒有多說什麼,以後他成為顧家的家主,少不得同顧澈一般,那麼更多的時候是需要顧昭來做這些的。
“我有何失望的?”馬未回應了顧昭,而顧昭便笑了一下,“我以為未君會想要去沙場殺敵。”
馬未崇拜的兩人一個人是趙鳶,另一個是顧澈。一個放浪不羈,另一個特立獨行。
怎麼看起來馬未都像是一個喜歡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而不是在雲州受著政局約束的人。
“非也非也。”馬未立馬伸出一個手指所有擺了擺,然後開口,“即便是顧將軍,也是儒將而非殺將。”馬未開了口,“兵不刃血,於三軍風暴之中指揮若定。”馬未笑了一下,“這才是顧將軍,也是未的報複。”顧澈說完之後打量了一下顧昭,“將軍遲早會帶公子去戰場的,到時候公子便知道戰場的魅力了。”
“戰場的魅力麼……”顧昭想了想,然後邊笑著點了一下頭。
馬未這又才開口,“這政治局勢也如同戰場一般。”說著馬未拍了拍顧昭的肩膀,“一場沒有硝煙卻可以顛覆整個國家的真正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