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守護(2 / 2)

人縱使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顧澈思索了片刻之後便是笑了一下。若是自己在那個位置上,有這樣一個人也確實是不可信的,權利往往便是這樣。

整頓之後一月,顧澈揮師回朝。

而在顧澈班師回朝的前一天便聽到了前方來的消息。

史魏不肯斷後,而楊為直接便丟下他跑了。

史魏向來同楊為不和,這次楊為直接丟下他去送死他怎麼可能忍得下這口氣?

所以就如同楊為所想的,又或者如同顧澈所想的。

沒了顧澈的壓力楊為第一個便是去找史魏在哪裏,然他便笑了不用找了。

前方的棧道全部被燒毀了。

果然這便是史魏,楊為漏出了微笑。

然後便寫了一封奏章給袁啟(我忘記了之前給他取的什麼名了……等校對妹子把),裏麵隻有短短的字,史魏叛變了。

楊為有把握,這封奏章袁啟一定會受理的。

原因不外乎兩點,史魏這人狂妄自大,在朝中得罪的人並不少。當初席臻或者還有席臻保著他,如今席臻死了想要弄死他的人數都數不清。這封奏章一送回去滿朝文武能放過他?

而另外一點便是軍隊的指揮調度全在他楊為受理,如果朝廷不理楊為,直接宣判史魏無罪那麼一定會激怒楊為的。到時候楊為做出不計後果的事情怎麼辦?

政治便是這樣,有了這兩條史魏的某犯罪便坐實了。

顧澈本來對這事情是有些興趣的,一個被國家拋棄的將領還有什麼退路?而史魏又確實是一個軍事人才。

然而顧澈剛拿到這個消息不久便又聽到了令一個消息。

“魏、為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在楊為參了史魏一本的同事,史魏居然也寫了一封奏章彈劾楊為,而這兩封奏章幾乎同事送到了袁啟手裏。

顧澈和楚期在歸軍的途中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知道是應該笑還是應該說的別的什麼了。

不論什麼理由,燒掉棧道,阻擾大軍前進都是犯了重罪。然而此時此刻的史居然還有心情彈劾楊為。

“這個史魏……”真是天真的可愛。

而此時,因為席臻的存在,所以被架空了十多年的袁啟終於掌握了這個國家最高的權利。

而年輕的君王剛一掌權便要麵對這般局勢下的惡性政都事件,顧澈和席臻,乃至同樣年輕遠在雲州的葉錦聽到了這個消息都想要看看袁啟是如何處理的。

體現袁啟執政能力的時刻終於到了。

袁啟作為斷罪者將要做出他的選擇。

袁啟首先詢問了朝中的重臣,果然不出楊為所料,所有的大臣都表達了對史魏的不滿,以及對楊為的支持。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基本上就算有了定論。畢竟君主剛掌朝綱,這老臣的意見是一定要聽的。

然而此時的袁啟卻表現去了一個老辣政治家應當具備的素質——自主決斷力。

麵對滿朝文武認定了史魏早飯楊為無辜的情況下,袁啟如何選擇呢?

他選擇了不對此事定性。

不作為。

如此無為之君若是換成一個不懂朝綱的人隻怕當真以為袁啟是無能之人了。

然而此時在三個國家中,無論是葉錦顧澈楚期,還是何霄於歸,都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軍事力量尚且不論,在政治上雖然尚小,然而這個袁啟卻絕對不輸給席臻。

不對此事定性,便是最好的定性。

眼下的情況,楊為掌握三軍,而史魏卻是軍事天才。

一個掌握大軍的軍事白癡,和一個掌握了少數軍隊的軍事天才,誰勝誰負?

這確實不少說。

不管袁啟對誰定醉,那個人都有一半的可能會贏。

若是這五成壓錯了,那麼麻煩便大了。

然而如果不定罪呢?

那麼誰也不得罪,他被架空了這麼多年,才初出茅廬而已。這般年輕的君王沒有足夠的決斷力是正常的。無論是史魏還是楊為,隻要不是真的想叛變那麼他們都沒有辦法對君王有什麼看法。

然後他們兩個便會自相殘殺,不管誰贏,獲勝的一方都將繼續效忠袁啟。

同時他還派了蔣章帶著宿衛營趕往前線,便以形事以防萬一。

不管誰輸誰贏,贏的一方想怎麼樣,局勢都會被劉禪牢牢掌控在手裏。

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袁啟僅僅做了兩個決斷,就成為了真正的局勢掌控者。

這這便是被架空了十餘年的袁啟,一個深不可測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