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來自戰爭年代的,最瘋狂的飛行員創造出的一套特殊的,用來欺騙電腦的自動瞄準係統的駕駛方式。
為什麼說它是隻有最瘋狂的飛行員創造出來的呢?
因為首先使用這種機動方式需要的是承受飛行器產生的巨大的g力,而且它並不是以無傷通過為目的,而是要用飛行器相對‘無用’的部分來承受攻擊。
先不提那巨大的g力帶來的反人類效果能讓穿著抗荷服的資深飛行員,一不小心都能在這場踩鋼絲的遊戲中死在嚴重的內出血上;光是所謂的無傷通過也是字麵上的意思:宇宙戰飛行器有多少昂餘設備,哪個飛行員心裏沒點數?
這玩意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盡量減少被彈麵,沒哪個設計師吃飽了撐的非要給飛行器加大加寬體型,讓它能多挨幾發的。
而這還不是最瘋狂的,最瘋狂的是這種機動模式根本沒有任何規律,完全超脫出了電腦以人類思考模式建立的預測模版,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覺得捏著操縱杆的那個飛行員,絕對是喝高了才會飛的如羚羊掛角,又如同醉鬼亂飛一般的機動動作。
它完全就是靠著飛行員對自身飛行器的了解和冥冥中的靈感,來做出的某種選擇性的犧牲,以保證任務目標的完成,或者是某些關鍵部件的完整性的機動動作。
或許上麵的說法太過複雜了,其實簡單來描述一下這種機動方式,便是:資深的飛行員飛出來並且完成任務那就叫無序機動,且還是要把照片掛在榮譽牆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往往還能進了名人堂讓人膜拜一輩子。
而菜鳥和沒有成功的飛行員做出來的就不叫無序機動,而是叫:瞎j8亂飛!因為他們都被電腦瞄準係統抓住了軌跡,下一發便解決了所有問題。
於是到頭來,每個飛行員都在自己喝多得時候吹過自己能這麼飛,或者是信誓旦旦得表示他見過別人這麼飛,但飛的飛不出來還是見不見的到那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畢竟這種完全超脫了電腦輔助駕駛,以及個人思維定式,甚至飛行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要把操縱杆轉向哪邊的,極需要靈性得飛行動作隻是存在於教科書和戰場錄像中,供後人膜拜罷了。
但是落到米雪兒身上,這種隻存在於傳說中得無序機動飛行卻就在此刻成為了現實。
自重幾十噸的空天飛機,帶著滿是傷痕得機身在宇宙中劃出完全超脫了機身材料和結構束縛得弧線,甚至在被不斷命中失去了大部分外部結構,整個機身的龍骨都暴露在宇宙真空中的情況下,反而顯得更佳輕盈,做出的飛行動作更加不可捉摸了。
它就像是在暴風雨中飛行的雨燕,時而展開翅膀迎接狂風,時而收起翅膀躲過雨滴,盤旋著飛行著在空中劃出隻屬於自己的軌跡。
拜這種動作所賜,整架飛機的壽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降低,那些合成材料製成的龍骨扭曲著,在真空中呻吟著,細小的肉眼不可見的裂縫出現在內部和外表,仿佛在下一刻它們便會就此解體。
坐在副駕駛的煙頭雙手擱在扶手上,耳機裏聽著米雪兒漸漸粗重起來的呼吸,看著那遠方的空間站越來越近,從一個豆腐塊大小變成了桌麵大,直到能看清楚上麵的噴塗編號,以及機庫大門外的引導標識。
“準備了!!”
米雪兒一聲嬌喝,最後一次校準了機頭的方向,靠著僅剩的姿態調整噴口,把整架空天飛機在宇宙中調轉了方向,下一刻最後一發炮彈便從後貫穿了最後一台備用發動機。
高速炮彈的動能在堅固的金屬造物上釋放了出來,撕裂了發動機的同時也讓衝擊力折斷了早就滿是傷痕的金屬龍骨,伴隨著燃料箱裏的氫燃料變成一團火球,在真空中發出無法聽到的爆炸聲。
整個駕駛艙脫離了機身的束縛,像是被甩出的鉛球一般一頭撞向了機庫堅固的大門,隨即在那裝甲結構上撞成了一團不可辨認的碎塊在宇宙中隨著慣性漂浮起來。
‘確認擊毀,已通知工程部門清理碎片。’
一直盯著屏幕看的上尉用手捏了捏眉心,調出損失報告看了看,一種源自心底的奇怪感覺讓他按下接通鍵開啟了全域廣播:“一隊到四隊,目標三號機庫,對異能者作戰陣型,目標格殺勿論。”
“五隊到七隊,來我位置集合,八隊去反應核心執行b12程序。”
所謂的b12程序,便是煙頭之前心心念念的跳過空間站vi的安全控製,進行人工手動超載反應堆的標準程序,一旦完成之後再按下個‘可愛’的小按鈕後,這個空間站基本也就剩不下什麼了。
吩咐完這些之後,上尉看了眼已經打開的保險櫃,裏麵除了一些存儲了必要的電子文檔的存儲裝置外,最重要的便是他的目標了:碼放整齊的一大堆無記名信用點卡片,那是每個公司都會有的東西。
這些無記名的玩意,因為它們的不可逆向追蹤的特性,讓它大多都是用在某些黑色或者是灰色的交易中。
而對上尉來說,這些便是他的起家根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