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臥龍關的路上,使者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全都稟報給楚雲凡聽,昨天中午楚雲凡離開朝歌帝都之後,帝辛便開始忙著調兵遣將,集結帝國大軍,準備等楚雲凡跟天堂之都結盟回來之後,執行楚雲凡圍魏救趙的計策。
但是沒想到,傍晚的時候皇宮總管太監在大內軍情司截獲了一封緊急軍情,使得帝辛原本的部署全部被打亂,對帝辛而言這封緊急軍情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是他方寸大亂。
這封緊急軍情正是從臥龍關傳來的百封告急軍務密信之一,要不是恰好被大內總管太監截獲,朝歌帝都還被蒙在鼓裏,還不知道大商帝國東部的半壁江山已經完全淪陷,而且大周帝國的兩百萬大軍已經攻至臥龍關下。
如此緊急的軍務密信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傳達給帝辛,帝辛很快意識到他的整個軍情係統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問題,於是連夜將整個大內軍情司所有的宦官全部打入死牢,將朝歌帝都內負責軍情傳遞的大小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全部抓起來,連夜突審!
這才從負責管理整個大內軍情司的大內副總管的口中得知整件事情的原委,原來兩年前姬宣武在朝歌帝都遭到帝辛的重創,狼狽逃回郢京帝都之後,便一直密謀著要報複帝辛,讓大商帝國付出慘重的代價。
於是姬宣武看準了,帝辛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在兩千年前強力改革軍隊製度的薄弱之處,帝辛為了將整個帝國的軍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設立了大內軍情司這個新的帝國軍情機構,負責處理來自帝國各地的軍情要務,整個機構的官員都是大內太監,而朝中大臣不得插手大內軍情司的一切事務。
從帝國各地傳來的軍情要務,無需經過任何京官之手,隻要送達軍情司就行了,而大內軍情司的宦官們會經過仔細篩選,將每份軍情要務按等級細分,再決定是遞交給帝辛,還是送到兵部去。
帝辛這麼做本是為了避免朝廷重臣和老士族們再插手帝國軍方事務,可是卻暴露出了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如果全權負責大內軍情司的大內副總管被敵人買通了,那麼整個朝歌帝都都無法及時的得到從邊疆傳來的緊急軍情,更無法及時有效的作出反饋。
姬宣武正是看到了帝辛改革之後這個致命的缺陷,所以早在一年前,姬宣武就通過大周帝國的商賈用重金買通了大內副總管和軍情司的大小官員,以及朝歌帝都中所有能接觸到軍情的大小官員。
買通了這些官員,讓他們拿著大商帝國的俸祿卻為姬宣武辦事之後,姬宣武並沒有急著對大商帝國動手,而是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籌備,調兵遣將,暗中謀劃。
姬宣武之所以在一年之後才對大商帝國動手,那除了要精心準備周密計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利用攻陷大商帝國來為大周帝國培養新君,讓紫翎公主的弟弟八皇子武德賢王成為大周帝國萬眾擁戴的新皇。
一旦武德賢王依照姬宣武的計策,攻陷大商帝國的帝都朝歌,那麼武德賢王在大周帝國的威望將會蓋過軍神,姬宣武就不必再擔心,等他老死之後,軍神會取而代之了,但是武德賢王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所以姬宣武必須等。
直到五天前姬宣武才決定對大商帝國下手,因為他傾心培養的儲君武德賢王,已經成長到能令他滿意的地步了,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姬宣武便命令武德賢王親率帝國兩百萬精銳之師,依照他先前製定的完美計策,進攻大商帝國。
從四天前開始,一封封染血的緊急軍情便從大商帝國東部各大王城和軍事要塞傳回朝歌帝都,這時候姬宣武重金買通的那些大商帝國宦官開始發揮作用了,這些賣國求榮的宦官將一封封血信全部燒掉,完全不顧帝國東部千萬大商子民在大周帝國大軍鐵蹄下痛苦哀嚎的聲音。
短短的五天時間內,兵分多路的兩百萬大周帝國精銳之師,便攻陷了大商帝國東部的半壁江山,於昨天中午彙聚到臥龍關下,準備強攻臥龍關。
要不是大內總管恰好在軍情司截獲了一封來自臥龍關的血信,那帝辛還被蒙在太平盛世的假象裏,非得直到大周帝國的兩百萬精銳之師兵臨城下,才能如夢初醒。
查明真相之後,大內軍情司的所有宦官全部被帝辛淩遲處死,如果還有家族的全部被誅滅九族,剩下那些小官吏凡是被查明收受賄賂通敵叛國的,全部都被淩遲處死並抄家誅滅九族,而那些沒有收受賄賂卻有瀆職之嫌的人也全部被帝辛處死。
但是事到如今,就算帝辛將這些通敵叛國的蛀蟲全部挫骨揚灰也於事無補,帝辛隻能用最快的速度從帝國各處調兵遣將,進京勤王!
臥龍關雖然是扼守朝歌帝都東方門戶的第一要塞,但是由於臥龍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還有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再加上其位置是在帝國的中部,而非帝國邊疆,所以通常臥龍關並不會有太多的守軍,估計也就隻有三千名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