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沒有既定的距離,對與錯其實沒有一定的界限。因為不論是對還是錯,他都是非常模糊的。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那麼的重要,而少林寺的一切也不是非要讓別人付出,才能夠保持他應有的安靜的。
“放棄,那談何容易!不論是你還是我都做不到。即便今日不說,我也知道你,我都做不到放棄!或許把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能夠強求的,或許把所有的一切都不歸我管。”
如果說放棄是輕易能夠做到的,那麼懷仁和師公便不會像今天這般痛苦了。因為他們做不到放棄,做不到付出,做不到一切,所以他們就不能夠得到應有的快樂。
如果說生與死有什麼事懷仁和師公做不到的,那邊是抉擇的。他們不知道要怎麼去選擇,不知道是去選擇生還是選擇死。他們不知道是要為了自己生,還是要為了別人死,這確實是難以抉擇的。
少林寺的一切從來都不歸他們管,也不歸他們想,他們現在說的做的其實都是為了別人而說別人而做。
都知道是人之初性本善,誰都能夠相信這一切卻不能改變這一切難道不是嗎?他們做不到自己想的那一點,便隻能為別人做嫁衣,這便是他們最終的選擇。
確實是這樣,他們誰也不知道自己嘴說著竟應該怎麼做。但是他們知道,自己願意為了少林寺付出為了這個付出,這便是他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他們現在能夠決定自己能否度過這七大關卡,這便是他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那你和我都沒有辦法逃脫這種厄運。而你和我都是被寵到大的,都知道自己究竟有著怎樣的能力,自己能夠付出什麼東西。可是你,我卻不知道這些東西在我眼中是這樣不平凡。如果可以,誰都不希望,要為別人赴湯蹈火。可是最終我們能夠付出的,其實隻有我們自己知道。”
確實是這樣的,師公說都沒錯。懷仁也知道師公說的這些話都是真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他就算是在明知道這些情況下,他也不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七大關他是闖定了。
其實現在更是公說這些也沒用什麼用處,他就是要告訴師公,他要繼續選擇其他關卡。至於這七大關卡最終究竟會用到怎樣的能力,他也不能夠確定。
他隻知道自己一定要去找闖下去。到了最後他不能夠在去停留,他也要繼續的去闖下去,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怎樣的存在。
“師公,或許你不知道我們這些年做過怎樣的事情。但是我知道這些年發生的這些事情都不能由我們來主導。我們根本就不能夠做定論,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懂得什麼。現在我們說的這些做的這些最終都是能夠讓我們進入深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