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其實我們都錯了,做自己和做別人又何嚐不是一種得到,做自己和做別人,何嚐不是因為我們能夠做到做自己會做別人,其實都是相同的,隻不過我們誰都不願意去做罷了!”
驕傲,確實是這樣的。懷仁是整個少林寺的驕傲,但是少林寺的人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這般驕傲的存在!他們知道師公知道尊敬卻不知,當師公為他們付出過多少。他們知道懷仁卻不知道懷仁能力在他們能力之上的存在。
如果說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如果說他們沒有一個人會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多麼的悲哀。那麼師公和懷仁還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嗎?或許從頭到尾他們都不覺得是值得的。
生與死的邊緣其實很難確定,就像對與錯一樣,生與死不過一步之間。如果你做對了,那麼你得到的便是生,那麼你做錯了便是死。
“其實得到與否,我們都不去在意,戴套與否我們都不會去安溪,隻不過有時候這些得到,不是我們想要的,不是我們能夠去死,割舍的不是我們能夠去完美的一切。”
說來可笑,可真的什麼是可笑呢?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吧,我們不會去理會生與死。我們不會去理會我們究竟是在做什麼,原來你覺得什麼是重要的呢?是那些所謂的付出還是自己的回報呢?
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知道自己能夠擁有什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知道自己最後能渴求什麼。
生與死的距離很近,就像對與錯是一樣的。他們雖然沒有邊界,沒有知道什麼是能夠做到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會為了自己做錯的事情付出怎樣的代價。但是他們知道,他很擔心個子,那麼便是毀滅。
每個人都知道,付出是以可笑的事情。若你有一天會發現你所付出的一切都得不到回報,你會覺得你自己是心痛的,卻不知道你自己是透視究竟為了什麼。或許吧!人生的所有一切都是這麼的可悲
“既然能夠做自己,為什麼不去做?既然能夠為自己而灑脫,為什麼不灑脫,竟然能夠去執著能夠去拚搏,我們會自己去做這些應該做,又不能夠去訴說的東西,為什麼不去呢?”
或許吧,是我犯過的錯誤不能夠彌補師公犯過的錯誤,讓他覺得自己罪大惡極。但是他其實還是對的,至少自己擁有的這一切的信心。有了這一切的信念,那就是最好的存在。
無欲則無求,誰都是這麼想的,但是能做到的人卻太少太少。誰也不知道這一切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隻知道自己付出的便是最終的答案!
生與死從來都是沒有界限的,他們誰都知道自己不能夠去做自己想要的一切,甚至不能夠去做自己能夠得到的。因此他們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