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懷仁早就知道了,師公說的是對的,哪怕自己一無所有,至少還有師公在。師公雖然不能夠幫助自己承擔什麼,但是師公可以為了自己去承擔那份苦痛。因為那份苦痛是師公給自己的,所以他能夠很好的領會。
生與死不是有既定界限的!或許自己從來都沒有想要做對過,或許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少林寺的一切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隻不過是懷仁和師公想要謀足了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懷仁和師公都知道,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不是全心全意都為了少林寺,有很多都是為了他們自己。
如果說最後少林寺的一切都不是他們能夠得到的,如果少林寺的一切都不是他們能夠擁有的,那麼他們還會為了少林寺的一切而奮鬥嗎?或許會把,但或許也不會。
“在少林寺有多少僧人太過於驕傲自滿,太過於懶散,以為自己已經屹立於神識見大多人之上,其實他們狗屁不是。”
自己沒有想要為了自己付出,自己沒有想過要為自己著想,這便是自己能做的最對的事情吧!或許有一天自己會發現自己做錯了,但那又能怎樣呢?自己現在做對了便是最好的,結局。
如果說放棄是輕易能夠做到的,那麼懷仁和師公便不會像今天這般痛苦了。因為他們做不到放棄,做不到付出,做不到一切,所以他們就不能夠得到應有的快樂。
或許吧,我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根本就不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最好,因此也不覺得自己能夠付出最多。
他們都是多心的,他們都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身份的,他們都是不願意讓別人擁有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的。其實現在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或許我說的話有些難聽,師公不願意聽,也不願意去相信,但是這些話其實也說對了,難道不是嗎?他就是狗屁,不是,否則又怎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如果說生與死有什麼事懷仁和師公做不到的,那邊是抉擇的。他們不知道要怎麼去選擇,不知道是去選擇生還是選擇死。他們不知道是要為了自己生,還是要為了別人死,這確實是難以抉擇的。
少林寺的一切從來都不歸他們管,也不歸他們想,他們現在說的做的其實都是為了別人而說別人而做。
“如果說現在想想,我們也覺得其實挺可笑的,做了那麼多些事情,卻發現自己得到的和別人是不同的,做了那麼多事情,是發現最終沒有一樣是屬於自己的,難道還不覺得可悲嗎?”
生與死沒有既定的距離,對與錯其實沒有一定的界限。因為不論是對還是錯,他都是非常模糊的。
如果一開始他們都沒有心,如果一開始他們都不想要去為了別人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