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與死都不是他們能夠做到絕對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夠彌補。
“做自己,做別人這些東西何其簡單,又是何其的難!我相信師公能夠明白我話中的意思,我也相信師公能夠去為了我而執著。”
人生有那麼多的挫折,那麼多的選擇,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對別人好呢?
人生有那麼多的挫折,那麼多的選擇,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對別人好呢?
或許吧,我們都深陷這個漩渦裏邊,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去苛求別人的一切,也沒有人能去想自己的一切。
如果得到的和失去的是一樣的,那麼就沒有人願意去付出了,畢竟自己曾經擁有的不也算是最好的嗎?
人生都是不能夠做決斷的,對與錯其實都是一樣。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因為不論是對是錯,都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了。
“或許這少林寺的一切都讓師傅心有餘悸,或許師公覺得這少林寺的一切都是一場劫難,但其實有時候劫難的盡頭便就是好處。”
什麼樣的事情是他們已經做了決定的那種七大關卡,其實每一關都讓懷仁和師公很難過。隻不過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選擇,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隻知道自己現在已經做不了抉擇。
師公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傻子,徹頭徹尾的傻子,一個不被別人所關注的是傻子。
懷仁希望自己能夠被別人所希求,自己能夠被別人所渴望,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但其實不論是生還是死,他們都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無論何時何地,懷仁和師公都是一樣的心情,他們想的是一樣的,念的是一樣的。他們都想要為別人好,都想要為自己好,卻不知道他想的念的其實都不是最終能夠得到的全部。
“你看到了嗎?如果說少林寺今天變好了,如果少林寺最終在這場劫難中活了下來,那麼最終的得益者是誰?能是少林寺?”
他們已經發現自己不能夠去苛求一切,因為他們終究做不到自己。凡人和師公都發現了,這裏的一切其實跟他們沒有半分關聯,隻不過誰都不能去強求而已。
師公覺得懷仁是在跟玩心眼,懷仁沒有把最終的事實告訴他,可是他呢。他又為懷仁做了什麼呢?他又能在懷仁的生涯裏做什麼事情呢?
或許吧,他們覺得這一切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或許吧!這一切都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其實不論是不是他們想要的,不論是他們能不能得到的,都是已經這樣了,還能夠怎麼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