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通過國際法院打官司都不好使,這種事,沒有個幾年時間根本就行不通,等幾年之後,市場都變化好幾撥了,誰還會在乎之前走私的東西能否進入市場?
有個例子很有名,那就是好幾年前國內彩電行業發展勢頭突飛猛進,產量龐大生產迅速,國內廉價勞動力導致彩電成本價格相當之低,大量的彩電傾銷到國外,尤其是歐美。
結果就引來了歐美地區官方抵製,限製國內彩電出口到她們國家。
後來國內幾個行業巨頭聯手打官司,結果呢?
沒人知道這個官司到底贏了還是輸了。
因為當年的顯像管彩電已經被淘汰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是液晶,誰還用原來那種大彩電啊?
這種情況下,就算官司贏了,又能怎麼辦?
白費力氣而已,所以說走私,有的時候是迫不得已。
那樣的情況,違禁物品是無法通過合法渠道進入某些地區的。
隻有依靠走私。
而走私的渠道,除了一小部分是那種走私集團自己買船運貨之外,絕大部分的走私,根本就是通過國家的海關渠道,“合法”的進入的!
舉個例子,成立了一個公司,然後開一個單據,去海關申報有一批貨要出口,申報的是極其便宜的東西,那麼海關就會根據這個便宜的東西收稅,實際上運了非常昂貴的東西,其中的差距,百倍千倍!
逃掉的稅,就是驚人的利潤!
可是海關不是傻子,不可能申報了之後就傻乎乎的把貨出口了。
他們會查,但也不會查。
海關的檢查方式,是抽檢,聽到這兩個字,估計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比如一個著名的港口城市,每天有不知道多少萬噸的貨船進進出出,不知道多少萬的集裝箱停放,每天!
可是海關滿打滿算才幾個人?
而其中在現場進行抽檢的工作人員又能有幾個?
就這麼幾個人,能查的過來嗎?
那麼多集裝箱,那麼多貨櫃,裏麵那麼多箱子,箱子裏還有盒子……一個個打開,一個個查……
累死也查不完!
不是誇張,而是真的累死也查不完。
所以,海關進行抽檢。
所有進出口公司,在海關都是有信用等級的。
而抽檢的方式,就是按照這個信用等級抽查。
比方說,信用等級很高的,可能會抽取百分之一的貨物,信用等級低的,則可能抽取百分之三或者百分之五。
當然,這隻是舉個例子,具體數字誰也不知道。
所有申報進出口的貨物會進入海關指定的堆場,然後由一個負責檢查的部門抽查,按照信用等級,在多少萬的貨物裏隨機抽幾個。
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漏洞。
可以說,哪怕是個二愣子,哪怕裏麵裝的是毒品,隻要運氣好,沒有被查到,貨沒有被抽查選中,這就走私成功了!
當然了,這無疑是非常頭鐵的行為,而且很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