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千裏餓殍(2 / 2)

王休擺擺手:“我能有什麼辦法,我實在也猜不透,我不過是一介布衣,要人沒人,要權沒權,便是連兵部尚書的位置,不就早換人了,你這事不該找真正的兵部尚書去?”

卓博凱氣得大跳腿疾走。

那新晉的兵部尚書不還是他選中的人。

他就算找了又有什麼用。

荀蘭去了王府後,將王皇後的話完完整整地說與他聽,王休便知道了王皇後的打算,這麼多天的努力了,也該有所回報,王休策馬去了司天監。

......

......

宮中開始大肆地為魏帝舉行吊唁,要求民與天同哀悼。文武百官更是紛紛上諫太子也要立即登位,以安社稷民心為是。

而大喪還在某些官員的策劃之中,要求如何如何地大操大辦,如何才能秘密地撈錢圈進自己腹內,一副字畫忽然在民間流傳出來,將魏帝的喪葬事宜給打亂。

字畫長約八丈七寸,名喚《千裏餓殍圖》。

畫中以崇平七年的那場大雪災為背景,一開始畫幅從千裏餓殍,民生怨哉,易子而食,哀嚎痛淒無數為開始。

單單是這一幕幕畫麵便將百姓的淒厲的心勾出,瞬間低低的泣淚聲緩緩。

而在繼續向下看過去,便能見到一座巨大的陵墓,陵墓所在的山林環境明顯可辨別出是在狙翎山,而字畫中用朱砂點出了入之即死四字。更是無一不是往狙翎山的那處令人聞之色變的墓穴所指。

百姓目光乍然一變,卻也再耐不住解下的好奇。

再繼續向下看去,筆墨多是在陵墓的內部細節,滿地的屍骸,是殉葬人的屍骨,金山銀山堆砌的,還有那無數被釘死在石壁上的屍骸。

目光裏的乍然已經成了悲憤,即便知道當年修那座陵寢耗費人工數萬,耗費民脂民膏無數,但見著這般奢華的場景,頓時悄悄然地紅了眼。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若非當年修陵寢,大災之年也不會拿出去賑濟的災糧。

而最讓百姓控製不住心底激動的是在畫幅最後,是那一個個花樣年華的孩子被被一隻丹頂鶴所牽引著走到一個猶如天坑般的地方,掉下去,畫卷最後以一隻丹頂鶴風箏落地為結尾。

百姓不知道這副畫卷是誰所畫,堂而皇之地張貼在皇城宮牆外。但仔細一看仔細一想,便能猜測得出那些掉進天坑的孩子究竟去了何處。

從一開始的被風箏吸引,到落入天坑,再到掉進陵寢,給人做了殉。

人群中有一中年長者捶胸頓足地痛哭著,“裏麵有我的孩子,裏麵有我的孩子啊......”

“那裏就是大槐樹村,我的孩子也是被人給抓去殉葬的,他還那麼小,根本不到十歲便死了,就被抓去給所謂的皇家殉葬......”

“如今皇帝大行,難道這樣的悲劇還要再重蹈覆轍一遍?又要有多少孩子被送去殉葬,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千裏餓殍,其實不是千裏,當年的大災,受害的是多少大周子民,現在受苦受難的還是大周子民,而裏麵的人呢,卻能安然度日,毫不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