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曆光輝紀年。
作為人類星際移民的第一個落腳點——阿爾法星球,是個類似母星的蔚藍色星球,表麵覆蓋著大量水資源。可惜,周期性破壞度超強的颶風,加上其他資源的稀少,最終被人類遺忘了。
直到千年之後的光輝紀年,聯邦的某次國會上提起了它。原來,阿爾法星球的最北端,曾花費巨大在地下修建了一個基地,存放參與“冷凍計劃”的人類。
“冷凍計劃”,是母星末年最廣為人知的策略之一。當時喪屍橫行,病毒蔓延,為了人類的延續,一部分人選擇冷凍自己,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蘇醒。
這個計劃,應該說是理智的,是偉大的,參與人員為了全人類的福祉做出犧牲——冷凍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蘇醒,會不會蘇醒,或者在睡眠中莫名的死去?
等於冒著生命的危險。
可是,在星曆年間活著的人來看,未免有些投機取巧了。他們的前輩拚死拚活,用無數人的犧牲和智慧,才換來星際大時代的來臨。這群人呢,就是睡一覺,然後就能享受和平美好了?
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嗎?
“冷凍計劃”被刻意的遺忘了。
如果可以,他們可以繼續裝不記得,不知道,就讓冷凍人繼續睡著好了。可惜,他們不能,出大問題了。
基因病——這個流行於星際年代,比喪屍病毒更可怕的病症,持續折磨著人類。這一代的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患者,包括一些異能者的後代。據統計,基因病患者已經超過30%。誰也不知,到下一代這個比例會不會增高。
就這樣,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到了阿爾法星球,想起了留在基地裏的十萬冷凍人。
這可是巨大一筆,沒有被基因病汙染過的“原始基因”攜帶者啊!隻要喚醒他們,立刻就有很多原始基因可供挑選,拯救下一代的機會,就在眼前!
經國會批準,第一次喚醒冷凍人的計劃開始了。
然後……失敗了。
以冷凍人集體自殺作為結束。
星際年間的人們,這才想起,他們也是經過十幾代的繁衍,才漸漸適應了星際生活。冷凍人基本上是在母星就被凍起來的,他們的智商底下、體能薄弱、適應環境能力超低,連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沒有!
雖然說,原始的基因片段已經取到了,但沒有足夠的時間研究,怎麼拯救更多的基因病患者?他們等於白白浪費了啊。
第二次喚醒冷凍人,變得慎重很多。
國會任命聯邦第一科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蔣玉佩,親自負責此計劃。他也別出心裁,原本應該有“生命科學學院”,或者“人類基因學院”的研究生來負責重要步驟的,他完全不按套路來。
從六大星係,將近一百二十個星球裏的,挑選了二十名精英……小學生,來負責計劃中最重要的聯絡人。也就是說,這二十個小學生,直接和這次計劃喚醒的二十名冷凍人聯係,並在一起生活四十天。
“為什麼?蔣院長,請解釋一下,為什麼挑選小學生來負責聯絡?”
“您被國會委以重任,整個聯邦都在關注這次‘喚醒計劃’,此次雖然人數不多,隻有二十人。可讓小學生當聯絡人,是否輕率了些?”
“如果這次的二十人自殺了,誰來為此負責?”
阿爾法星球,高大的北冰城裏光輝璀璨。燈光聚集下,來自各大星球的記者站在邊緣不停的提問,中間位置,二十名長相各異的小學生,齊刷刷坐在量身定做的椅子上,他們穿著統一的製服,區別上每個人的背後都有“xx小學”字樣。
能參與影響全人類的重大計劃,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莊重、自豪。
蔣院長忙得要命,哪有時間親身參與這次新聞發布會?現場隻是一個影像。他的背後,是十多個穿著白大褂的研究人員,井井有條的最後檢測冷凍人員的人體各項指標。
冷凍人是不能立刻喚醒的,要知道“熱脹冷縮”,人體的毛細血管那麼多,一旦注入代替血液淋巴液的液體發生膨脹,人就直接死了,還談其他?
所以,早在兩個月之前,蔣院長就已經做好了周全準備,二十個冷凍人早就不是幹屍模樣,恢複了基本的腸胃和代謝功能。
“我相信我的選擇!可能很多人都懷疑在場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好‘聯絡人’?能不能達成職責?其實這個問題,上一次的結局,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是,小朋友也許做不好,但上次廣泛聽取大家意見,挑選的那些各行精英,是一定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