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於將軍為什麼去東山?”
“一個月前,下官隨刺史大人剿匪,到了城南五十裏的桃村,變聽說村中匪事甚多,就帶著一隊人留了下來,原本是想抓住匪徒,誰知道……哎……”於正歎了一口氣,“誰知道全軍覆沒。”
“什麼匪事?”
“首先是謠言,從貞觀元年一直說到現在,都說陛下不仁,導致天降橫禍,借此蠱惑百姓燒殺搶掠。”
“這些話百姓也會相信?隨意翻翻史書都知道,大災之年往複,不是所有的年頭都是太平年豐收年。”程懷亮皺著眉頭,苦笑連連。
“謠言這東西一個人說沒人信,可是一傳十十傳百之後就變了模樣,百姓們受苦受累吃不飽肚子,自然也就信了……”
謠言這玩意兒,十句話裏麵七句話是真話,三句話是假話,就足矣變成真話。如果滿嘴跑火車,自然經不起推敲,可是有了真話在裏麵,就更容易讓人相信。
從古至今,十場叛亂有九場半的根源就在於謠言。謠言起紛爭也就起來了,這是造反者慣用的伎倆。
程懷亮適合混蛋,聽著果敢都尉於正的話,眼睛卻一隻盯著李治,那意思就像是在告訴李治,瞧瞧你來幹的好事。
在李治心裏,程懷亮就是個雜碎,一個壞到骨子的雜碎,看眼神就知道程懷亮在罵李世民,李治的臉色也開始難看起來,“煽動災民意圖造反,就該抓了全都看了腦袋。”
“怎麼砍?”程懷亮拿眼神瞥了一下李治,“你能在數十萬災民裏麵找出來誰是煽動者嗎?”
“這……”李治立刻沒了之前的底氣和囂張的氣焰,“我找不來……”
“找不出來就老老實實的賑濟災民。”程懷亮的嘲諷再次不期而至。
李治的小臉氣的鼓鼓的,“連個災民都沒有我那什麼賑濟?”
“今天咱們來晉州幾日了?”程懷亮問李治。
“兩天。”李治接著說道,“傳單也撒了兩天了。漫山遍野都是傳單。”
“明天殿下就去東城門組織人手熬粥,大帳篷……就像是在蒲州那樣,把難民營分區,尤其是要建隔離區,然後……”程懷亮思索了一下,“於將軍,我們需要帳篷,越多越好的帳篷,最好是晉州軍需庫的軍用帳篷。”
“末將可以開軍需庫,晉州一切都歸殿下調遣。”於正急忙應和。
“那於將軍就從殿下的禁衛中挑選百名軍士,去軍需庫,時間緊迫現在就去。”程懷亮輟完,於正離開去找李長思調兵去了。
“本王覺得很不對勁,可又說不上來?”李治歪著頭看著於正離開的背影。
“當然不對勁了。晉州的兵力是三個折衝府的兵力,來之前就知道晉州刺史於道遠隱瞞災情,拒不上報,怎麼可能去剿匪?於正回來的也太巧合了,咱們前腳進城,放走了刺探情報的人,於正就回來了。所以,有三種可能。”
“哪三種?”
“第一種,於正在撒謊。第二種,晉州刺史於道遠根本沒去剿匪。第三種……”程懷亮頓了頓,“於道遠有可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