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傘,是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而贈送的傘。傘上綴有許多小綢條,上書贈送人之名氏。地方官離任的時候,萬民傘是用來表示一點挽留,意思是這個父母官,像傘一樣遮蔽著一方的老百姓,送的傘越大,表示這個官越有麵子。
如果在這個官被撤職或者降職的時候,當地還有人送傘,甚至攔轎,說明這個官絕對是個清官或者好官,而且當地人同時又有情有義。
難民們把萬民傘送給李治,李治的眼睛紅了,他沒想到自己會得到萬民傘,這是百姓對他的認可,鄭重的收下了萬民傘,李治擦了擦哭透了的眼睛,啟程離開蒲州,直奔晉州。
“呦……”程懷亮策馬走在李治邊上,“晉王殿下怎麼哭了?”
“感動的。萬民傘在大唐開國的時候,父皇剿滅劉黑闥,當地民眾送給父皇一隻,光祿大夫魏徽任地方官的時候得過一隻,雲麾將軍李銀環當年剿匪,我偷跑出去跟著她,親眼看見她把軍糧和繳獲的糧草全用來賑災,當地百姓送給雲麾將軍一隻……。全國隻有三隻萬民傘,現在都在宮內放著,父皇說要時刻警示自己,那不是幾隻布條不是名字,而是百姓的心。原本以為我沒機會得到萬民傘,不會得到百姓的認可,誰知道今天居然得到了萬民傘,我不光意外,還很激動很開心,我一直以為年齡太小幫不上父皇什麼,現在看我還有點用處,最起碼在為父皇分憂的時候還得到了黎民百姓的認可。”
其實,程懷亮不知道的是,這不是大清朝,大清朝的萬民傘是用來作秀的,唐朝和唐朝以前的萬民傘,那絕對是百姓的心。
李治寫了折報,總結了蒲州賑災的經驗,有結合和程懷亮那裏學來的防旱抗汛、抗雪災等相關經驗,給李世民寫了一份《賑濟十策》。著重強調災民的管理,賑濟步驟一擊一係列的方針,同時還把老神仙孫思邈的藥方一並呈交。
李世民收到折報之後,大為震驚。急忙找見魏徽、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等名臣,一起觀瞧李治所寫的《賑濟十策》。
李治所寫條理分明,思路清晰,一眼就能看懂讀懂。這群老臣們心裏雖然知道這都是程懷亮這犢子搞出來的事情,呈交的是李治,可不能點破,畢竟李治也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尤其是,蒲州刺史也上了折報大為讚揚李治和程懷亮,還著重說了難民們自發的造了一把萬民傘送給李治,更是讓李世民喜上眉梢。
“陛下,《賑濟十策》可以逐步推廣下去,按照蒲州傳來的消息,已經有了正麵的典型,也見到了成效,《賑濟十策》可以像是教科書一樣傳達至個郡縣,再有災害之年也能提前做好相應的措施,而不是想往常一樣,大批難民湧入長安。”長孫無忌第一個開口說話。
“準奏。這件事交給房愛卿。”李世民的眼中充斥著一股子鬥誌,李治太長臉了,“一定要落實,落到實處,做到實處,這不是做樣子,如果有做樣子應付的,就地砍了。”
“臣領旨。”房玄齡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