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並不複雜,隻要把微處理器和語音芯片燒錄好,其它的組裝,其實很簡單;
不做,也是有原因的,也許這個買單隻是某個人突發奇想買的,萬一沒有後續的買單,買回來的元器件也就隻能堆在那裏蒙塵了。
這東西別看賣五十來塊錢,成本就差不多要三十塊,這還沒算上工錢電費和研發費用;
元器件這東西,買得少的價格貴,不上量根本沒有議價資格,買多了賣不出去,那就成了笑話了
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屑於用這玩意,甚至老爸還這花裏胡哨的東西,還不如用手拍拍實在,至少心裏踏實;
張一帆對這些頑固的觀念並不認同,
算盤用了幾百上千年,還不是被計算器和手機淘汰?
馬犁牛耕的地,現在還不是用上了拖拉機?
時代在發展,就意味著有些東西必然要退出曆史的舞台,一直抓著些老觀念,那是要吃虧的。
傳統的流傳,存留更多的是文化,而純技術類的,總會被更先進的技術,生產力淘汰。
這就是曆史的車輪,
驗瓜器也許這個時候都不被人認可,但是總有一會散發它該有的光芒;
飲食的安全已經是百姓開始關注的重點,無公害蔬菜,有機豬肉等等東西早已經推上市場,而且反響不差。
張一帆也知道這裏麵的市場很大,但是他沒有個頭緒,如何在這個市場上擁有自己的一片地。
直白點,就是如何在這個市場裏賺到錢。
他覺得,這個能驗西瓜的工具,對大多數人來不需要,但是總有一些人會有需求。
沒辦法做市場調查,也不知道市場到底有多大,畢竟這東西不像是可樂,飲料這樣,隨便到街上找人填填調查問卷就能清楚個大概的。
像驗瓜器這種功能性單一的東西,實用性可能確實不大,
但是張一帆考慮的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自己所弄出來的東西,真的需要很暢銷嗎?
比如,自動喂寵物設備,真的需要所有養寵物的家庭都來買嗎?
一個肯花一兩萬塊錢買隻狗的人,會不會願意花幾千塊錢,買下一套自動化喂食的裝置?
能花這個價錢買隻寵物的人,他的收入水平決定了,他有足夠的時間,有能力去旅遊,也有可能會需要出國,甚至外出會親訪友
這些行為都決定了,他可能有幾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不在家,而帶上寵物,明顯很不現實。
托管到寵物醫院跟別的狗放到一起,又有些不放心,那麼如果有這麼一套能讓他外出幾都不用擔心家裏寵物的設備,真不舍得花錢?
如果這個設備甚至可以隨時監控到自己的寵物,可以自動清理寵物的排泄物呢?
再比如,一個不怎麼熟練的瓜農,他需要去花時間和失敗的成本,練習怎麼判斷瓜是不是熟了,或者花上百把幾十塊錢,買個可以判斷瓜是否成熟的工具?
這些都是潛在的客戶,正如那些買有機肥的客戶一樣。
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花錢買塊豬糞不劃算,但是,住在城裏的區裏,他不要豬糞,就連狗屎都找不著幾顆。
再或者,是一些帶著好奇心,想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效果
自己生產的有機肥餅之所以能賣出去,無非就是這類人在購買。
難道還是農村那裏拿個筐就能到處撿糞的人會買這玩意?
最後,張一帆一咬牙,再買五十套材料,就當為特定人群專門打造的,虧了大不了出去打段時間臨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