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閣:拓本、摹本。“如意如意,隨我心意。”方信見得四下無人,就把三樓四千本疊起來,分成了百本一疊,排列在桌和榻上,然後就發動了功德,頓時,他的眸子閃出了一點金光,然後方信就快速翻閱書本,一頁隻要一掃而過,古時書頁其實不多,一本不過幾十頁,當下迅速掃過,沒有多少時間,一疊一百本就翻完了。
手也再不停下,又翻第二疊,如此直翻了十疊,方信才停了下來,眼中金光也自褪去。
“還好還好,功德消耗不大,每百本大概消耗一份功德而已,不過一萬二千本,也要消耗一百二十份功德啊,那完成後,我的功德也隻有二百四十份了,果然,積累起來很慢,但是消耗起來總是不夠用。”這當然不是第一天了,見得三樓四千本都閱讀,並且記錄下來,方信舒了一口氣。
玉如意不但能作用於靈魂上,同時為這個身體產生記憶細胞,雖然這僅僅是記下來,並不代表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就好比大腦中開個圖書館,你可搜索就是了,不過這已經是非常大地成就了。
然後就開始編輯書目,把木架一一貼上標簽,又把目錄登錄到總貼上,如此,日後查書,一查就知。
建房建殿,五百兩其實也足夠了,至於金身真正不必,木雕就可。真正本質在於引得聖光神靈在上,其它地錢。再花二百兩,就買些附近便宜田地五十畝,算是祠田,維持生計就可。”
“關鍵大頭,還在經書,雕刻版可價值不菲啊,那是上好木質,一字字雕刻出來,後土經雖短。但是深入淺出的寫出故事,薄薄一冊,雕刻出來,也要十兩銀子一頁,三十頁就是三百兩銀子。再加印刷,總要五百兩!原本後土祠的神像,被抬到了神殿祭壇上,才給予敲碎,原本神像中的聖光,又歸於木雕神像之中。
方信和眾人伏身念著,在靈眼之中,祭壇和神像上,不時有白光閃過,博大而慈悲的氣息充滿了整個殿堂。
方信起身,將原本放在了祭壇上一千本後土往生經,一一發下,這些經都見證了此時,凝聚著強大的力量,隱隱之間有聖光沉浮吞吐。就在禮成的一瞬間,方信感覺到以此處神殿為中心,聖光向外擴散,一大片白光迎接了而來。兩種白光同出一源,而有所差異,一結合,似乎是幻覺,連整個天地都似乎動了一下。神殿的波動立刻開始源源不斷擴散。
萬界山:
眾神山:
神仙祠:不少人是全家出動,攜帶家眷,悠遊寺廟,既成了禮佛,又可度日一閑,所以香客如流,源源不斷。
方信想不到會見到這寺,皺起眉宇感應,卻隻感覺到佛光,當下一笑,看這寺中佛光暗淡,就知道裏麵弟子實已經醉心香火錢財,既無虔誠禮佛之人,又無專心修行之僧,有些光來,還是看在香客的份上。
再通過本身身體內的後土之光,來感應同類,卻還是真的感應到了,當下轉向後山一側,果然在那裏,找到了一個破舊的後土祠,這後土祠顯是很少有著香火,不過一點靈光不絕
神仙祠:
改造後的山神像將會有威懾、催眠的作用。隻要改造成功,凡是走進鳳凰山的人都會受到山神像的影響,受到它的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