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政治改革(2)(1 / 1)

中書令設了三公和九個內史令:第一個太尉就是瀟然、第二個丞相給了國丈秦太傅、最後瀟祈把中書監監管百官的職責給了瀟寒。陌伊、趙虎、吳進、淩楠、白臻、郭攸之……等等封了內史令,好幾個是從中都升遷到中央的官員,他們分管著六部。

瀟然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的兵部和全國工程事務的工部。秦丞相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的禮部。瀟寒掌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刑部。陌伊管理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的吏部;郭攸之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的戶部,他是萬俟秋水的二姐夫。

兵部雖然是瀟然管理,但是遠征軍掛帥的是瀟寒,所以瀟祈又把遠征軍畫給了瀟寒。軍政上所有事情都是呈給兩個主帥手裏,他們會商討怎麼處理這些事情,一般都是他們決定再呈上去給瀟祈審批。

又設立了五寺四監:太府寺、司農寺、光祿寺、太補寺、衛尉寺。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少府監。

太府寺、都水監、少府監並入工部。司農寺並入戶部。光祿寺、國子監並入禮部。太補寺、衛尉寺、軍器監並入兵部。

宗人府改為宗正寺。又把宗正寺、大理寺從六部之中獨立了出來,直接由中書令節製。令淩楠宗正寺上卿,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等事務。令郭攸之為大理寺上卿,掌刑獄案件審理。

他並沒有廢除了分封製,王朝也還有分封製,其性質已經不全相同。王公侯爵位隻是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征,而已經不再是權力的象征。

他哥哥這一道詔書一下,各地藩王都有極大的怨言。

為了平息怨言,不得不提高了藩王的稱號,俸祿和待遇。同時瀟祈第一個就收回了瀟然的封地,改成了荊州郡。

瀟然頓時很是憋屈,他若是多言一句,各地藩王肯定會效仿。

在戰亂之時,給予瀟祈幫助的王爵,公爵,侯爵都會上表。瀟祈會下詔書,調回帝都。當然大部分會應詔,回帝都任職。也有不少會婉言謝絕,瀟祈就會下旨賜他在封地任郡守或是縣令一職。

當然那些戰亂是選錯陣容的下場都很慘:好比五皇子和六皇子動/亂時私自打開了城門,發動承武門之變。最後被軟禁了起來,遠離了朝政,又從親王降為郡王。

接著就要說到王家三族已經全部被斬殺,這是注定的。而我們唐家,除了我哥哥升了一級,其他也全部被免職,降為庶民。因為瀟然與我的關係,我們唐家避免了滅門之災。

朝中罷了三分之一的官員,謫遷了十幾個官員。又從中都,荊州,陽城升遷了三十幾個官員入京任職。

接著瀟祈其他的兄弟:二皇子由於母親地位太低,所以他是一直都是不參與朝政,很早就去了封地。瀟祈去了書函,二皇子表示不願意回京述職,瀟祈讓其留在封地擔任郡守,不久又將他母親送去了封地。他接到母親,感恩戴德上表了文書誓死效忠皇帝。

先皇在世時七皇子還沒有賜予封地,他一心貪玩好賭,與瀟祈走的還算親近,於是讓他留在帝都任職。

十二皇子十六歲,十三皇子更小才十二歲都是未參與奪嫡的事件,全部封王並賜下王府。等他們年長些自然是分封地,或是留京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