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隨即將硯台方正,好的硯麵質地非常細膩,可以用如孩兒麵,似美人膚,嗬氣盈珠來形容。因此可以用手指在硯麵上按下,如冰感強,硯麵光滑、細膩、清純為佳硯;溫感強,手感粗糙,為次硯。孫孝入手覺得極為光滑細膩,看著清純。
托起硯台,感受分量,掂之沉感愈重愈好,這塊硯台不過十寸大小,但是卻有幾斤重乃是極品中的極品。
是個好東西,而且時間也保存的久,無論是工藝還是品相都是極品中的極品。孫孝說道。
林文生聽著孫孝的話,便笑了起來,孫孝的話說的中肯。
歙硯自從因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論硯》的推崇而名震天下以後,後來如洪景伯、蘇東坡、歐陽修、蔡襄、周必大、黃山穀等都寫有許多詩文讚譽歙硯。
歙石石質優良,色澤曼妙,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硯材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被譽為“石冠群山”、“硯國名珠”。
歙硯石色如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損毫、貯水不涸、易洗滌等特點,享有“孩兒麵”、“美人膚”之稱,曆代文人和書畫家如柳公權、歐陽修、蘇東坡、米芾、蔡襄、黃庭堅、唐寅等無不視歙硯為至寶,讚美歙硯的詩人甚多。大書法家米芾在《硯史》中就盛讚歙硯“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嗬氣生雲,貯水不涸,墨水於紙,鮮豔奪目,數十年後,光澤如初”。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也在《硯譜》中讚譽歙硯“龍尾遠出端溪上”,認為歙硯勝過端硯,宋代書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硯後曾盛讚道:“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11]。
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之冠”。蘇東坡求得龍尾硯特作《龍尾硯歌》,並寫了《眉子硯歌》等詩文。他的《孔毅甫龍尾石硯銘》對龍尾硯見解精辟:“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毅理,金聲而玉德。”他的弟弟蘇轍讚龍尾石“聲如銅,色如鐵。性堅滑,善凝墨”。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到龍尾山一遊,寫下了《硯山行》“不輕不燥稟天然、重實溫潤如君子。日輝燦燦飛金星,碧雲色碧端州紫”。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
這塊硯台我看是包含了所有的優點,當真是千金易得此寶難求。朱珠說道,看著當真是愛不釋手。
這位小姑娘說話就是好聽,我哥那塊墨有人出兩千六百萬他沒賣,六百萬賣了您了,我這塊硯台有人出四千萬,我也沒賣,六百萬您拿去,這可不是我忽悠你,這些事你到鎮上打聽打聽,哪家人都知道,我們兄弟就是受托祖上讓這兩個寶貝找到好的主人,家族遺訓不敢忘,對我們來說也是個負擔,不過今天這個負擔可總算是解決了。林文生說道。
這話說的中肯,孫孝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樣東西根本就超過了六百萬,果然是要給寶物找主人啊。
好,你們讀書人果然是有誌氣,不為錢而動搖心思,這錢我都出,而後我走時會給你們結賬,不過你們不會怕我跑了吧。李泰利說道。
嗬嗬,李先生你說笑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你家的玉也不比我們家的墨硯少個價錢,大不了到時候到你們家門前要去。林文勝說道。說完便是笑嗬嗬的,所有人聽著都覺得高興,也都哄堂大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