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破功了~孫孝對著那和尚說道。
老實說我確實還沒有看清這世上的善惡,但是值得。慧眼和尚說道。
從瞎眼的那天起,他就開始坐禪,他立下宏願,即便沒有雙眼,他也要看清世上的善惡,孫莊就是個小小的世界,彙聚了人家的善惡是非,這些年來,慧眼和尚看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感悟的更多,但是還沒有到“通”“神”的地步。
慧眼和尚的定力在十四年來都不曾改變過,如今也是一樣,對於癡愚的僧人來說,破功就是破功,但是對慧眼和尚來說,則不然,因為隻有破,才能立,這或許是他重新看待善惡的一次機會。
看我的劍~一道疾風飄來,一柄竹子刺在孫孝的門麵,被孫孝兩根指頭捏住,死死不能動彈。
竹子不能殺人。孫孝說道。隨即便丟開賴川東的劍。
奇怪,為什麼你今天說的不是我慢?賴川東笑著說道。
當快到一定極致,那就是慢~慧眼和尚說道。
嗯,有道理,賴川東明白似的點頭。
我的意思是有時候你不用快,若是你夠堅定,一把劍仗在那裏,或許有些極快的蠢貨會撞在你的劍鋒上,自尋死路,不過前提,你的劍能殺人,而不是一把竹子。慧眼和尚說道。
屁話~賴川東說了一句,白了一眼,隨即補充道:誰會這麼傻?往你的刀口上撞?
哼,即將來的人~慧眼和尚說道。
這~但是他們也不一定會蠢到往我的刀口上撞。
一個人的蠢,並不是自尋死路能體現出來的,而是他們不能感悟人生的真諦,最後一路按照自己的倔脾氣行走,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死胡同,最後自己撞在刀口上。
一個真正修煉到最高境界的人,才能夠反觀下照,看清楚原來“在路上”所看不清楚,想不明白的很多問題、很多事實、很多真相,想不通他們就鑽牛角尖。這就是愚昧與聖人之間的差距。
一個已經到達泰山之巔的人回過頭來會看到什麼,如果他已經具有很大的神通,能穿透山巒之間的重重迷霧的話。看到,在泰山腳下有很多人,在蠅營狗苟,其中,有的人在泰山腳下生活了一輩子,居然不知道自己身邊有座寶山,叫泰山,當然更不會想到要去攀登它,去征服它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
有的人大略知道自己身邊有座寶山,叫泰山,但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要去攀登它,去征服它,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吃飯、睡覺,比如報仇,比如追名逐利,就算追名逐利也要給自己找一個靠山,但是這座山就在身邊,他們永遠都看不到。
還有的人不僅知道自己身邊有座寶山,叫泰山,而且他們經常想到要去攀登它,去征服它,但因為有更加重要的很多很多其它的事情要做,所以他們隻好天天想、月月想,也就是相思而已,從來沒有機會、似乎也從來沒有辦法把他們的想法付諸於實際的行動之中。
有的人深知泰山之偉岸與高不可攀,也想去攀登,但總擔心不能成功抵達終點,於是他們一直在準備,在準備,又準備,還準備。
有的人很想早日登上頂峰一覽眾山景致,但因為不夠道上的盤纏與買路錢,於是一直在山下勞作,積累,等到忽然有一天,他們準備好了全部一切的時候,才發現,身體條件卻已經不再可能讓他們去攀援,去經曆,去“享受”。
也有的人深知登山隊伍之鼎盛與登山者之艱難,於是在山下路口繁華地專門開了一家茶樓酒肆,為上山、下山、半途“知”返的旅人和其他人提供服務、提供谘詢、提供心理關懷,問他們為什麼不自己親自去實踐,他們說這個茶樓酒肆就是他自己心中的泰山。
當然,有的人真的要去攀登它,並且已經在路上了,其中,有很多人選擇了七八條道路,每條道都走了十分之一,然後放棄了,他們大概已經忘記啟蒙老師教給他們的簡單道理--雖然條條道路都可能通達山頂,但隻有一條適合自己走;而且也隻有在這一條路上一直走到黑,明天早上才可能沿著同樣的方向繼續前行。
也有很多人碰到太多豺狼虎豹和收取買路錢的,不敢或無法再前進了。
還有很多人迷戀在半道上的鳥語花香的爛漫與溫柔之中,不想再出來了。
不過,有很多人已經抵達天梯,但在天梯下麵精疲力竭,前進不了了。
也有很多人爬到天梯的一半,一失足,掉進萬丈深淵裏麵去了。
還有很多人知難而退,自己從天梯上麵退回來了。
慧眼和尚智慧的說著,賴川東聽不懂,所以覺得無趣,孫孝聽的懂,但是不想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