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對於外麵環境,則又須有四勿之功夫,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也,此亦即是克己複禮之謂,約略與佛家嚴持戒律,磨除習氣於六度萬行相若。
仁者,乃是一種虛靈不昧之內在境界,易經謂為“天地之心”,書經稱為“天心”、“道心”,孔子所謂五十而知之“天命”,大學稱為明“明德”,王陽明所謂“良知”,禪宗之稱“破本參”,老子則謂之“歸根複命”,莊子謂之“朝澈見獨”。
仁之在於內則為中,乃喜怒哀樂之未發也。仁之形諸外則為和,發而皆中節也。此境界不易也。據說孔子能終身不失,顏淵能三月不違,其餘諸子但能日月至焉而已。
得仁即是複性,複性即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也。
不過儒家之修養,是由下學而上達,然後一以貫之。其未複性之前,勤於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之間,作四毋四勿之功夫,閑邪存誠,懲忿窒欲,磨煉心性,袪除習氣,如神秀之偈,勤行拂拭,複其本性。
唯儒家之作功夫是在曆緣對境時,故其得仁複性之際,未能如宗門破參見性之爆發力,往往得而複失,遂有日月至焉而已之歎。為使得仁而不忘失,故須加倍護持,所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你既然知曉他是孫家家主,而你隻是客為何不行禮,如此便是造次,而你是客又對主言妄語便是心不誠,心不誠又不知禮,便是不仁,如此你的品性便能看的出來,乃是不仁不義之徒。張朝天嚴厲的教訓道。
是,張老師說的是,學生受教了,家主安好~莫劍晨聽了孫孝的話,便道歉與孫孝問好,這般態度的轉變簡直是天差地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張朝天到底有什麼本事,能讓莫劍晨隻是一席話便轉變態度呢?
言不達意最可恨。張朝天不悅的說道。
莫劍晨對於張朝天的話並沒有反駁,因為說的是事實,他與孫孝問好並非出自本意,但是他對於找朝天的尊重以及的他傳授的儒家大法卻是真心聽從。
華夏最後一個儒生現身說法,即便是他這個天才也要悉心聽教,大家說出來的法總是能點人心神。
張長老,要有限度。陽師說道。
什麼長老不長老,在下孫莊教授張朝天,不要說其他的事,你們陰陽咒師兩位護法帶著這小娃娃的來意我們已經清楚了。
孫孝聽著幾人的對話,覺得有些不清不楚,對於孫莊的人,他不是很清楚,對於孫莊以外的事他從來沒有關心過,以至於他現在接任孫家的家主之後,需要麵對一些他根本不了解也無從了解的事。
宗主還是挺希望你能回去的。陰師說道。
陰陽兩位咒師是平妖宗的護法,按照職位在長老之下,平妖宗是個等級森嚴的宗派,平常兩位咒師是不敢與張朝天這樣說話的,但是現在張朝天並不在平妖宗了,所以兩人也不在有什麼尊崇,不過還保留尊敬,畢竟,張朝天號稱是華夏最後一個儒生,這份勇氣與實力還是值得尊敬的。
“咒師”我聽聞在平妖宗是個寶貝蛋子,這次平妖宗能派你兩兄弟護送這個小娃娃來孫莊,真是讓人費解,什麼樣的天才值得他們這樣勞師動眾,或許你們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卓別離閉著眼睛說道。他很少睜開眼睛,因為不屑看著身外的事物。
莫劍晨看著那精壯的大胡子,普通的就像是個打鐵匠,除了一身腱子肉,找不到其他值得誇耀的地方,但是他卻高傲的連眼睛都不想睜開,莫劍晨覺得有些過分,因為高傲的公雞怎麼可能在另外一隻公雞麵前低頭,他永遠都覺得自己是最高傲的,但是他知道觀察,隱忍,畢竟孫莊裏的人都沒有善茬,要小心,這是宗主來之前說的。
咒師真的很稀少,就如人類之中存在的特異功能一樣,你總是聽的多,但是見得少,陰陽二師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在平妖宗出生,一出生便擁有常人不可企及的精神能力,在幾十年的修行之中,將符咒之道修煉的爐火純青,達到一種讓人難以企及的程度,這對兄弟很少離開京城,畢竟很尊貴,而這次他們兄弟兩一起來到當塗,說是護送莫劍晨,但是實則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而這是秘密,但是這樣的秘密在孫莊的人眼裏完全就是皇帝的新衣,完全透明的,所以平妖宗宗主的那句孫莊人都不是善茬,說的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