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琉璃村是一個由大概清朝一戶錢姓人家在這個方圓五十裏的地域建立的一個普通村莊。經過幾代繁衍,這裏已有近百戶人家。村裏除了外來的媳婦外,全部姓錢,且村民們之間有著清晰的輩份區分,那潛在的家譜成功演示了一個家庭發展成為一個村莊的過程。不過,現在即使知道輩份有別,通常也隻按年齡論長幼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村莊為什麼叫翠琉璃村,沒有什麼說法流傳下來。不過,村民們覺得這個名字真的挺美的。因為翠綠色的琉璃多好看啊,那本身就是美的啊!
到了1982年,翠琉璃村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以紡織為主兼農耕為輔業的村莊。男女都參加紡織與農耕,這自然是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升級版。畢竟電力織布機已逐步走向普及化,同時村民們都在為進入溫飽生活而努力奮鬥著。
這一年的小年臘月二十四,又一戶人家娶媳婦了。新郎錢奮,新娘金勞。在劈嚦啪啦的小陣鞭炮聲後,由全村幾乎所有人參加的喜宴便開場了
農村成立一個家庭不易,當事人為了結婚往往傾其所有,最後還要借債。這自然源於生活上的窘迫。錢奮的新房是自己親自用土製磚後親自糊成型的,靠著自己做木匠存的僅有的一小筆錢過了禮,然後親自砍掉自己十年前種下的三棵樹做了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個桌子。錢奮的兩個弟弟湊了八十元錢買了台十三寸的黑白電視機,加上金勞陪嫁過來的華南牌腳踏縫紉機與兩個大木箱的自製衣物,這便是新家的全部配置。當然,說實在的,這間土坯新房也隻裝得下這麼些物品。
而一個新家庭的成立並不意味著一個完美幸福的開始,它隻是一個小小的紅樓夢般的片斷故事的開始。新人在成家之初唯一的財富隻是希望與勤勞!
尤其在這個物質仍舊匱乏的年代,每天除了辛勤勞作就是艱苦奮鬥,為的是多掙錢多省錢,維持生計。一切都隻為了使這個破陋的家庭在風雨飄搖中盡可能堅挺些。
夫妻倆的肚皮剛有些飽意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大女兒錢菁來到了這個家庭。這個女兒的名字還是錢奮專門打電話請碩士大舅舅金印取的,據說是希望他三妹妹的女兒將來能夠步入菁菁校園,以彌補金勞的知識空缺吧。夫妻倆雖為小孩是女孩而失望,但想到長大了可以打工掙錢嘛,又是第一個,又有所釋懷。
接下來的兩年,他們又接連迎來了三個女兒錢花錢草錢麥。夫妻倆自然是又失望又生氣,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等到第五個小孩出生時,夫妻倆才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的寶貝兒子錢寶光臨了。
這個兒子的出生為夫妻倆日益昏暗的生活帶來了短暫的喜悅。
說是昏暗,一點也不誇張。在金勞懷上第五個小孩時正是本地計劃生育嚴管的時候,很多麵臨超生的孕婦都被計生辦的人直接逮著押著去做了人流。她們飽受精神上與身體上的雙重折磨。而且已經超生的都必須交罰款。將近一年的時間,金勞為了避開計生辦的人,挺著日益增大的肚子離家在外投親靠友,到處躲避,舉步為艱。其他的小孩除了大女兒菁外,全都送去了外公外婆家暫時寄養了。
直到小兒子錢寶出生,家裏才漸漸聚齊。這之後便砸鍋賣鐵般地完成了超生的罰款。不砸鍋賣鐵行嗎!計生辦的人會直接把鍋碗瓢盆,電視機等都直接搬走的!到時候損失多少是沒數的,更是啞巴吃黃連。
夫妻倆隻得沒日沒夜地幹活,家裏的五隻小嘴在嗷嗷待哺地催工呢!
父母是勤勞善良的!雖然重男輕女,但也未曾想過扔掉一個女兒,隻是想著時間過得快些,她們快快長大,好出去打工掙錢救急,畢竟已經債台高築了。這段父母為了生計而艱苦奮鬥的日子在菁的腦子裏鉻上了深深的印跡!她好想快快長大,快快擁有為父母分擔辛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