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孤島生死劫37(1 / 2)

此時此刻,就連我這個寫書人都情不自禁地被大賴先生的精神所感動了——這是多麼純潔高尚的情操,多麼偉大的人啊!

最最起碼是大公無私有木有!

但是華星星同學仍然是一動不動,貌似真的是奄奄一息,再無回天之力了!

大賴先生冷笑!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忽然他一揚手,一枚閃著黑色光芒的東東脫手而出,目標正好是華星星的身體!

對此,華星星根本就沒有躲閃!

也許他認為躲閃並沒有用,就不如幹脆直截了當的不理會了;也許他認為大賴這廝的這一下不過是虛張聲勢,根本就不屑一顧;也許他確實是已經失去了知覺,根本就無力回天,幹脆就破罐子破摔,任由天命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大賴這廝發出的黑色光芒,在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直接硬生生的穿透了華星星的右肩,帶起了一片血花!

古往今來,什麼叫做英雄?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淩雲之壯誌,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的辯證道理,其本旨離不開“國”“民”兩字。《載敬堂集·民說》:“國之興,盜賊隨英雄立功;國之敗,官吏同無賴輕法。”文旨關涉著這種精神。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勝數。然最為特別者,皆寥寥可數,而終極完美者則放眼望去皆無,皆因沒人達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無長生不滅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總和,方能達到長盛不衰。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稱為英雄。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近代民族複興的和平變革時期,也同樣湧現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何子淵、陳嘉庚、錢學森、鄧稼先、同盟會、愛國華僑團體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團體。無論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商人,還是海外華僑,他們中間都湧現出大批民族英雄,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自由、利益與安全、尊嚴與榮譽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一次登上廣武山參觀楚漢戰爭遺址後,曾感歎:“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事實上,沒有誰天生就是英雄,英雄都來自小人物。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趕得巧,既不早一步,也不遲一步,他們恰好踩著時代最需要的步點,在最恰當的時候及時出現了。

但是有一點,我最最想說的就是:時勢造英雄!

不管在什麼時代,隻要你具有作為英雄的基本條件,然後再遇到亂世中的伯樂,你就會成為不折不扣的英雄!

就像是現在的華星星!

他雖然沒有淩雲之壯誌,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的理念或者說是豪情壯誌,但是他最起碼在大是大非,關鍵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這就夠了,在現在的社會,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普天之下,能有幾人?

最最關鍵的,還在於四個字:忍辱負重!

三國的時候,吳國有一位名將叫陸遜。他出身江南士族,豁達大度,善於謀略,孫權把他的兄長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讓他的親信聯名上書,勸漢獻帝讓位給魏王。於是,曹丕罷黜了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東漢王朝正式結束。大臣們認為既然漢獻帝已經下位,劉備是漢家皇室後代,理應接替皇位。於是,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位,就是漢昭烈帝。劉備即位之後,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進攻東吳,報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之仇。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攻吳,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劉備心急火燎,出兵沒幾個月,就攻占了東吳的五六百裏的土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他要隨軍官員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翻山越嶺一直進軍到了猇亭。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裏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雙方相持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