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群芳譜2(2 / 2)

盡管這些古代的名人們的一見鍾情之路之後便極其坎坷,甚至結局大多數是悲劇的,但是誰又能知道因為相愛而在一起的兩個人在一起時的開心快樂和甜蜜,也許他們不知道將來會分開,但他們會珍惜在一起時候的每一分每一秒,在他們在一起的這段時間,他們互相擁有,那麼,誰又能說,他們不幸福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唐代李賀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

意思是說,假如上天有情,那麼他見證了人世間這麼多的興衰悲歡,也會因感慨而變老。

天若有情,天亦會老;月若無恨,夜夜常圓。對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為有情,人世間空灑落多少離人淚?以我十分情深,換君幾許回眸?

晏殊在《玉樓春》詞中寫道: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

清之才子納蘭亦道“情到多處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隨後的魏子安在《花月痕》中感歎“情到盡時轉無情,無情更比多情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雖然才人們明了無情與多情之別,卻依然未有獲得最終的解脫。因為失卻了維係個人精神至上感情,生命亦將黯然無色。有情乃至多情,個中雖有幾多無奈,怎知不為一種追尋而不得的美麗?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有情天未老,無恨月常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君憔悴又何妨?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裏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在天上我們但願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願水做連理枝條。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君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麵首三千,他會有真正的感情嗎?

像在這首詩裏的主角,曆史上有名的唐明皇,他最起碼,在這一段時間,是有真心付出的!

唐明皇賜死楊貴妃之後,很後悔,天天都思念她,日漸憔悴,就找了道士,尋找楊貴妃的魂魄,發現貴妃在海外的仙島上,道士要回去稟報君王,約個見麵之期,為了表示真的見到了她的魂魄,道士讓楊貴妃告訴道士一些隻有她和君王才知道的事情,楊貴妃就說了兩件事情:

第一就是當年皇帝送她的釵盒信物,也是定情物!

第二就是當年在長生殿許下的諾言,沒有旁人在場,就楊貴妃和唐明皇知道,也就是所謂的夜半無人私語時了。

唐明皇寵幸貴妃楊玉環,終日遊樂,將其哥哥楊國忠封為右相,其三個姐妹都封為夫人。但後來唐明皇又寵幸其妹妹虢國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楊玉環不快,最終兩人和好,於七夕之夜在長生殿對著牛郎織女星密誓永不分離。為討楊玉環的歡心,唐明皇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從海南島為楊玉環采集新鮮荔枝,一路踏壞莊稼,踏死路人。

由於唐明皇終日和楊玉環遊樂,不理政事,寵信楊國忠和安祿山,導致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和隨行官員逃離長安,在馬嵬坡軍士嘩變,強烈要求處死罪魁楊國忠和楊玉環,唐明皇不得已讓高力士用馬韁將楊玉環勒死。

楊玉環死後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諒,織女星說:“既悔前非,諸愆可釋”。

郭子儀帶兵擊潰安祿山,明皇回到長安後,日夜思念楊玉環,聞鈴腸斷,見月傷心,對著楊玉環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尋找蓬萊仙山,最終感動了天孫織女,使兩人在月宮中最終團圓。玉帝傳旨,讓二人居忉利天宮,永為夫婦。

我不敢說博古通今,可是對於一般的古代名人軼事還是略知一二的,並不是我總拿名人說事,實在是名人的故事裏麵很多都很有代表性!

比若說某位窮秀才對於感情非常專一,一輩子和發妻舉案齊眉,白頭偕老,絕不始亂終棄,這自然是極好的,但這這僅僅是因為他沒有遇到一個變心的機會,沒有遇到讓他心動的,能打動他心靈的籌碼和機會,所以才會保持現狀!

在金錢和權利麵前,感情無疑是最脆弱的一環!

始終如一,一生不變的感情隻能存在於小說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