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句話也未必全部是哀愁,更多的是一種朦朧的美好。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寫這首詞的更是個牛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也有人稱納蘭容若,滿洲正黃旗,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麵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國子監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誌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曆史、地理、天文、曆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麵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麵的意趣愛好。1674年,與妻子盧氏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撥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無法超越。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讚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
他雖然不是漢人,在詩詞上的造詣卻很深,好的詩詞是沒有國界或者說種族的界限的!
我隻是莫名的有些心動,默默地跟在兩位美女後麵,卻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
忽然程若語回頭回眸一笑:“林大經理,你是不是準備跟到我們家裏去啊,我們隻是去換件衣服,拜托你在這裏等一會兒就好了……”
我尷尬止步,目送著兩個人遠去了。
真是那個什麼使人盲目,我剛才都被她們整暈了,關鍵的問題都忘了問:小李白哪裏去了?
不過也可能被她們關在家裏了——畢竟兩個未婚姑娘每天上班都帶著個孩子也不是個事。
反正一會兒自見分曉!
有經驗的男人都知道,等女人換衣服是一件很辛苦,很費時間的事情。
我基本上可以算是個有經驗的男人,所以我東張西望,希望能找到一個打發時間的地方。
忽然間,我眼前一亮!眼前不遠地方的小公園裏麵有一長列的健身器材,大概是正好飯點的關係吧,基本沒有人聚集。
我興致勃勃的走過去,活動一下手腕,腳腕,擰擰脖子,扭扭腰。
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健身練習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否則很容易受傷!
先來幾個引體向上吧!引體向上最常用的就是頸前寬握引體向上。
這種方式是比較常見的練習方式,重點鍛煉部位:背闊肌和肩部肌群,兩臂懸垂在單杆上,兩手間距基本與肩膀同寬,正手握緊橫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鬆,背闊肌充分伸長,兩小腿自然伸直並攏。在向上拉的過程中,集中背闊肌的收縮力,屈臂帶動身體向上,使單杠接觸到頸前鎖骨處,然後停2-3秒。然後呼氣,以背闊肌的收縮力量控製住,使身體慢慢下降到起始姿勢。然後進行重複練習。新手剛開始可能一個都拉不上去,可以先不要著急,多練習吊杠,在吊杠的同時彎曲小腿,並迅速向下用來,以適當的擺動借助慣性體會上杠的動作。
1,2,3,4,5,6,7,8,9,21!
還好,沒有太大的退步,雖然最近鍛煉少了些!
再來幾個頸後寬握引體向上!
這種姿勢和方法方法與頸前基本相似,不過對力量的要求會更高一些,當能順利完成頸前引體向上時,可以試練習頸後引體向上,與頸前的區別在於在引體向上時,使單杠與後頸部接觸後停頓2~3秒後還原,然後重複動作即可。
1,2,3,4,5,6,7,8,9,24!
咳咳,也還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