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小說殺青了,卻還有很多話要說。最想說的,是我和我的老師李東坡之間發生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小學生。那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工廠停工,學校停課……我和我的同學們得到了徹底的“解放”,終日無拘無束地淘氣,到了“複課鬧革命”的時候,玩瘋了的我們巳很難安靜地坐在課桌前了。就在這時,我遇到了李東坡老師。
當時,學校裏沒有教學大綱,也沒有什麼正規的教材,李老師終日把我和我的同學們攏在教室裏,給我們講著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故事。我們這些難以駕馭的淘氣包竟被他講的故事迷得再也不想離開教室了,多年之後我才明白,他給我們講的故事都是來自於那些“文革”中被汙為“毒草”的文學名著之中。這些文學名著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激發了我對文學的興趣。
老師對學生的扶助是無私的。現今的我已到不惑之年,當我把這部書的初稿交到李老師手中請他指教時,就像當年把一本很糟糕的作業交給他那般,心中忐忑不安。李老師又一次給我指點了迷津:在一個雙休日,他把我拉進了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門,為我介紹了他的編輯朋友,並請編輯朋友幫我分析稿子,給我提出各種修改意見。在編輯朋友的熱情鼓勵下,我一遍又一遍地對書稿進行修改,大起膽子繼續走這條艱難的文學創作之路……
經過幾番努力,小說終於有了“模樣”,讓我更加高興的是,藝術大師徐悲鴻的弟子、著名國畫家馬泉先生知道我為孩子們寫書後,欣然同意為這本小說插圖。他精心繪製的插圖為這本書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還得到了眾多朋友的熱情支持:北戴河車站小學的老師們,多次組織學生進行座談,為小說出謀劃策;我的同事和當年的同學們為我提供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和豐富生動的素材;北戴河集發公司出人出設備,一次次幫我打印書稿……
可以說,這部小說不僅凝聚著我的心血,而且凝集了我的老師和朋友們的智慧。現在,我把我的這部處女作奉獻給少年朋友們,同時也奉獻給北戴河辟為避暑區一百周年。
衷心祝願少年朋友們生活幸福,祝願我的故鄉北戴河日益發展!
李文斌
1998年10月於北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