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輿論攻勢(2 / 2)

文章作者是安德烈?祖拉斯基,一位歐洲的藝術電影大師,前輩級人物。這位祖拉斯基先生在文章談到,電影的真正魅力,在於她內含的藝術性。失去了藝術性的電影,隻是沒有靈魂的肉體。這是電影能夠蓬勃發展的最大原動力,因為人們能夠從中受到啟發,得到啟示。導演的最大使命,是剖析更深層次的東西,展現不易發現的美麗、痛苦、醜惡、欲望和卑劣……。這樣的電影,才能讓人們牢記心裏,經久不衰。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隻要人類還存在,拿出這樣一部電影,她的魅力依舊還在,依舊能夠讓人們的心靈震撼。這,就是藝術電影。

——我很榮幸,也很自豪,我把自己的半生都獻給了這項偉大事業中。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與我奮鬥在一起的電影人,甚至沒有人認識他們,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一輩子或許隻能拍攝一部電影。但我想說,這樣的人生並不虛度,這是流星的人生,比那麼忙忙碌碌卻庸俗的人,要高尚得多。

——現在電影的大環境變了,導演和製片人討論的話題,不再是如何展現人性和情感,他們不再關心社會的裂痕。這些人討論的,永遠是票房,永遠是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電影淪落為他們暴富的工具,導演成為幫凶。他們拍攝電影的目的,隻是要掏空觀眾的口袋。為了這個,他們會讓電影更好看些,那些媚俗的、無聊的,就像快餐一樣的內容,被反複搬上神聖的大熒幕。當然,對這些人來說,大熒幕不再神聖。

丹尼*泊伊爾讀到這裏,還很讚同作者的話,但再下麵,他就被“舉例”出來了。

——在歐洲,在好萊塢金錢的攻勢下,全世界都逐漸淪陷的時候,我們堅守住了藝術電影的堡壘。我們曾經自豪地說,藝術電影將長盛不衰,好萊塢的銅臭隻會消散在大西洋裏。但是,這幾年藝術電影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曾經可以為藝術獻身的導演,有些忍不住清貧,拜倒在金錢的獨裁王座下,搖尾諂媚。請原諒我的過激,但也請體諒我的傷心。這些人曾經是我並肩的好友,我們一起徹夜討論藝術的魅力,但轉眼間,他們不再有電影信仰。想想吧,沒有了對主的虔誠,人生不再完美。

——最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這樣一位曾經的藝術大師。是的,他曾經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大師,我看過他的作品,可以震撼心靈。但是,這是痛苦的事實,這位丹尼*泊伊爾先生,放棄了自己的堅守,他似乎更願相信金錢的魅力,而不是人性的力量。他的那部正在拍攝的低俗作品,這裏我不想提到作品名稱,我至今還很難想象,就像純潔的天使墮落。我隻想說,醒醒吧孩子,你要找回自己的內心,不要迷失在花花世界裏。

……後麵還有一些內容,但丹尼*泊伊爾已經不關心了。他摘下眼鏡,揉揉有些酸澀的眼睛,模糊看到唐尼*菲利普對他聳肩無奈,“如果你看得不過癮,這裏還有一堆更勁爆的,看吧,這些人終於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