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主持人更換了一個記者提問,問的是導演丹尼關於電影的問題。接下來的見麵會似乎進入了正常程序,丹尼導演在回答幾個問題後,記者問到了斯裏安,他大談與導演合作的激動和期望,對他這個電影界的新人來說是多麼終身難忘,盡管他拿過影帝,但那隻是在愛爾蘭,一個電影影響力微弱的地方。布萊丹是老戲骨了,應付媒體輕鬆自如。相對來說,歐洲是他們兩人的主場,這裏提問艾尼的媒體也比較少。
幾個人中,導演丹尼*泊伊爾最大牌,他早已蜚聲海外。他借以成名的《猜火車》是文藝片,深受學院派的推崇。這次的見麵會上,就有好多家偏向藝術性的媒體前來,比如著名的好萊塢雜誌《視與聽》,老記者格裏*菲斯曾經多次采訪過他。
“泊伊爾先生,我們都知道您非常擅長表現更多內在的情緒,比如您之前的電影都是如此,但是這次為什麼要選擇一部喪屍類型電影,您要拍一部血漿橫飛的商業片嗎?”這位格裏*菲斯顯然對丹尼*泊伊爾的轉型很不認同,在他看來,一位極具內涵的藝術導演根本就不該與喪屍電影掛邊。
“格裏,我們是老朋友了。”丹尼*泊伊爾說。
“非常榮幸。”格裏*菲斯笑著說。
丹尼*泊伊爾想了想繼續說:“在決定接拍這部電影前,我也完全沒有想過會拍攝喪屍題材的電影,但在看到劇本後,我卻沒有絲毫猶豫做了決定,因為劇本非常棒。《驚變28天》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喪屍題材,它設定了這樣一個背景,但並不局限在裏麵,我不會放下我所擅長的部分。我會盡量在電影裏去表現更多的內在東西,這些東西在電影的大背景下被放大無數倍,各種細小的矛盾爆發出來,更加赤裸裸地展現出了人性的複雜。”
“這會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喪屍題材電影,與已有的那些非常不同。”
“泊伊爾先生,為什麼這部電影沒有選擇更有實力的演員,我並不是輕視斯裏安先生,隻是應該會有更好的選擇不是嗎?據說萊昂納多拒絕了您的邀請。”另一個來自《法國競賽報》的男記者問道。
“萊昂納多確實曾在我們的邀請名單裏,但因為檔期問題最終沒能成行。我們早有這種考慮,斯裏安也是最早出現在我們名單中的演員,他非常的棒,已經證明過自己,但我相信他有更大的潛力。”丹尼*泊伊爾說道。
“您的意思是,斯裏安*墨菲先生可以成為另一個萊昂納多?”《好萊塢觀察報》的女記者伊卡琳娜*波曼問道。
“他未來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但他不是萊昂納多第二。”丹尼*泊伊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