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靈氣,為己用。感受體內那股砰砰欲動的熱流,陸青雲心裏滿足的笑了。一夜之間,八十字的口訣修煉完畢,憑這速度,一年時間可以完成承諾。
陸青雲不求快,隻求穩。基礎穩健,才能衝破束縛,超越快如聲的境界。
張輝走時說過,修煉之後,一日要念上三次道魔經。陸青雲雖不能理解為何,卻也不去多想,翻開竹簡,研讀起來。
對於張輝,陸青雲已然放開心懷,那人,值得敬重,窮其一生!
竹簡打開,上麵的字跡清晰可見,字體鏗鏘有力,從字跡看出,這字是張輝刻上的。與風拳之術相比,道魔經確實通俗易懂,短短數百字,讀三遍,應該很快。
然,這一切隻是陸青雲的猜想罷了。讀著讀著,他的神色漸漸凝重,讀一句停下一次。這速度很慢,甚至比風拳之術的研讀還要慢上不少。
字義不難理解,但其中蘊含的魔與道卻極為深刻,陸青雲太過年輕,經曆太少。這種深刻的意味,他能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朦朦朧朧,捉摸不定。
“道魔兩義,相伴相生。人,一份為魔,一份為道。道之極,為仙,魔之極,亦為仙。路不同,卻終歸一。”
這一段,陸青雲似乎能夠理解,但仔細思索,卻又有些捉摸不定了。既然道魔兩條路終究歸仙,可為何要有道魔之分?那麼,何為魔?何為道?
書中有解,卻也一筆帶過。
“道者,順路生,魔者,逆路亡!”
陸青雲更是不解,順路便為道,逆路便為魔。這是誰定義的,那麼何為順,何為逆?書中不再有言,陸青雲思索便再次中斷。
與風拳相比,道魔經太過博大精深,短短數百字道盡修煉之道。陸青雲太年輕,諸多事隻有經曆,才能有所明悟,有所感悟。
如此以來,陸青雲在這大山深處,安心修煉。
洗髓丹的功效確實非凡,再加上綠玉的濃烈靈氣,不足三個月,陸青雲便將風拳修煉到如風之境。
茅屋前,參天大樹赫然而立,足足有百丈之高。陸青雲一身白衣,眉清目秀,在巨木下踏著如風一般的身影,穿梭,出拳,練習身法。
巨木上,蒼老的樹皮留下密密麻麻的許多拳印,拳印不深,但印記十分明顯。這樣的力度對於初學者來說,已經非常恐怖。
但陸青雲不知足,近十天,他的拳,力度增加的速度緩慢起來,似乎達到飽和。風拳,更多的講究是速度,對於力度,隻是輔助罷了。一般人修煉,達到如風之境之後,力度已經不再增加,像陸青雲這樣還在緩慢增加的幾乎沒有。
但陸青雲不同,他沒有師尊指導,不知道風拳這個特性,他認為肯定是自己將風拳拳意理解錯了。於是,他花費了半天的時間,將風拳從頭到尾溫習一遍,卻根本沒有找到關於力度的篇章。
既然風拳沒有增加力度的篇章,那麼,我就自己創造!
陸青雲的創造便是逆,便是魔,他不願走前人已經鋪好的路,那條路坦蕩蕩,便為道。而他要自己重新開辟,便為魔。
力度的增加,並不困難,資質上好的修士,在風拳大乘之後,都會通過其他一些方法,彌補力度上的不足。但他們大都是借助其他秘術修煉而成,已經與風拳無關。
如此以來,力度與速度的結合,便是兩種功法的雜糅。這種雜糅不講究協同,效果雖然不錯,卻不是最佳。
能如陸青雲一樣,修煉風拳一半之際,鑽研力度的,自古以來,沒有!
這便是天魔根的擁有著,他的心中伴隨著魔性。不允許他人操控,你沒有,我便創造,你錯誤,我便毀滅。
陸青雲的方法很簡單,既然要增加力度,那就要在瞬間激發更多的靈力。爆發力講究一個瞬字,時間越短,爆發力就越足,他掌控的便是出手的時間與靈力的爆發度。
任何功法都是有人創造的,陸青雲這種增加力度的方式很簡單,在大神通者看來,如同兒戲。但這創造,屬於他自己,而且力度與速度的結合近乎完美,這種完美的程度,即便是修煉數十年的修士也未必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