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新世紀的暢想(1 / 3)

張宏宇不是來找大慶談什麼利益交換的,他想提醒大慶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不要被有心之人利用,因為他拿大慶當他為數不多的朋友,知心朋友。

張宏宇砸吧了一口茶,看著沉思中的大慶,坦率的說道:“改革為了什麼是有定論的,但如何改革還是一個存有爭議的話題,有人利用了這些爭議或者說是漏洞,積累了巨額財富,變的不是一般的富裕,想要拉平這種差距,我認為就一個辦法,把選擇權或者說決定權實實在在的交給老百姓,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政策製定的過程中來……你還記得武大哥搬家那次聚會嗎?”

“記得啊,怎麼了?”大慶問道。

張宏宇繼續道:“馬曉雲說了些話,當時我特別不愛聽,但是事後她的話始終在我耳邊回響。那天咱們聊了很多大道理,就她說了些實打實觸動我的話,雖然當時我很不屑於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學生的言論,但是今天我必須承認,她對改革理解的層次比我剛畢業那會兒深刻多了。”

大慶說道:“如果我沒記錯,曉雲當時說改革應該是自下而上,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那樣,由群眾發起,再到社會普遍認同,而不應該是領導們拍屁股出個主意讓基層去落實,對吧。”

張宏宇拍手叫了聲好,端起茶杯說道:“看來當時受觸動的不光是我,今天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大慶喝了口茶,說道:“說著簡單,做著難。農村有農村的情況,城市有城市的問題,一個村才多少人?自然好統一,城市市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麵麵哪裏那麼好統一意見?”

張宏宇說道:“以前是不行,但現在是信息社會了,你見過網上那種問卷調查吧?小手指輕輕一點就投票了。我有一個想法,以後咱們新陽也建立一個屬於新陽市民的門戶網站,就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展開調查,甚至是直接投票決定,讓市民們充分的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讓屬於他們的新陽按著他們的想法發展,這才叫人民當家作主。”

大慶感歎道:“那估計還得好些年,現在可不是家家都有電腦,那個聯想天禧的電腦,好幾千,貴的一萬多呢,下崗職工想都不敢想。”

張宏宇侃侃而談道:“慢慢來吧,一下子就實現了的話,我也不用組織專家搞城市規劃了。民間的能人多的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社會力量動員起來,充分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之後,社會才有活力,人們看到並為自己期待和認同的美好明天奮鬥時,才會放下不滿和牢騷,爭分奪秒的去拚搏,下崗職工再就業才會更積極,整個社會風氣才會從根本上扭轉。”

大慶猶豫著說道:“宇哥,我還是要給你潑盆冷水。”

張宏宇道:“沒關係,你說吧,就咱倆,你想說什麼說什麼,別人在我跟前說實話的可不多,我也難得能聽到實話。今天找你,主要就是聽你說話的。”

大慶說道:“你跟老百姓打交道少,咱們國家的老百姓沒你想的素質那麼高,真要是搞個網絡投票,有人不參與,或者動機不純,再或者讚成和反對各占一半怎麼辦?”

張宏宇笑道:“咱們一個一個說,就先說不參與吧,為什麼不參與?”

“有的老百姓為了生計累的臭死,沒工夫關心這個。”

張宏宇解釋道:“你錯了,沒有人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利,哪怕是路邊賣菜的,照樣想知道從哪裏進貨更方便,哪裏居民多,菜好賣。城市規劃和發展關係到沒個市民的生活和生計問題,當全民參與成為一種氛圍時,累的臭死的那個就算睡不醒,他的家人也會去關心、去投票的。”

“那要是他們壓根兒就不信任你怎麼辦?他們要是覺得這就是走個形式,到頭來投票再多也是當看客,與其耽誤這個時間,不如多睡一會兒呢?”

張宏宇歎息道:“我承認,你說的這個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公信力缺失,哎……”

大慶看張宏宇的一腔熱情讓自己從裏到外澆了個透,歉意道:“宇哥,對不起啊,我是不是說的你沒信心了?”

張宏宇的情緒轉變很快,繼續鬥誌昂揚的說道:“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沒困難的事兒誰都能幹,我也沒興趣。你覺得我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麼?能看到困難的本質,把他分析透徹,解決了,那才叫本事。”

大慶見張宏宇談興很濃,又聊未來又談遠景,把他拉回現實道:“宇哥,咱們就拿紡織廠拆除改建商業中心來說吧,假設現在紡織廠那塊兒地還沒定下來要幹什麼,你能把這個事情用投票的方式讓老百姓自己定麼?要是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意見,眾口難調怎麼辦?”

“這就是民主和集中的問題了,先拋開理論,就事論事來說,‘民主’的‘主字’通俗點兒說就是做主,那既然要做主就先要有‘主見’,主見肯定不會像你說的那樣有上百種,因為這跟它的形成有關。當市民知道了,我們要發起投票決定紡織廠這塊兒地幹什麼的時候,就會先形成社會大討論。可能有人覺得我們新陽的醫療設施不足,需要再建一個醫院;也可能有人認為小學一個班八十個學生太擁擠,需要再建一個學校;也可能有人認為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太少,需要一個廣場或者公園……社會輿論最終會形成幾個主流意見,這就是我理解的‘主見’,然後市民再對‘主見’投票,隻要有一種‘主見’的支持率達到一個數值,假設說是百分之三十吧,那就是我們必須要為老百姓籌劃的事,就是我們這些‘公仆’真正該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