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廠已經被嘉盛集團收購一個月了,但卻沒有續用任何一名老職工。因為馬紅玉和蔡嘉盛的婚姻在紡織廠眾所周知的緣故,馬紅玉也因此被下崗工人們親娘祖奶奶的罵了個夠。工人們生活還要繼續,等米下鍋的耐心有限,一心想找港商討個說法:就算是不再用自己了,怎麼也要說清楚吧?等著也不是辦法。
家屬區裏蓋小二樓的盛況剛剛展開,一些職工們忙於給自己家蓋房子,沒空去找區裏或者是蔡嘉盛討說法,有時間又想去討說法的卻苦於沒人組織。最終,一些思路活泛的人聯係了馬曉雲,托她給自己說說情,等新廠開工前,把自己聘用了。
馬曉雲和馬曉霞姐妹倆在紡織廠家屬區住,眼看總有人來上門求助,姐妹倆的生活也被攪的不得安寧。無奈之下,兩人隻好回去找那個並不大親的後爸,問問他到底怎麼想的。
姐妹倆來到蔡嘉盛建在江東的小洋樓,進了門卻見家裏有客人,隻好陪著笑等著。
蔡嘉盛見馬紅玉的兩個女兒回來了,對周宏仁介紹道:“周老,這是我兩個女兒,她們生在內地,對港台的禮節不大懂,您多包涵。”
周宏仁聽商會的人說過,蔡嘉盛在內地找了個小老婆,私生活過的挺滋潤。他本是帶著孫子周雄來拜會蔡嘉盛,準備一年以後讓孫子接手紡織廠。周宏仁畢竟年紀大了,以後也不準備再操勞企業的事,準備把台灣的企業交給兒子,內地的廠子交給孫子,自己安心的在台灣養老了。
姐妹倆進來前,蔡嘉盛正在和周氏祖孫倆說著自己的想法,他本就不懂紡織印染,壓根兒沒想過經營紡織廠,拿了周家的好處之後,他光想著處理紡織廠的庫存,讓自己再發一筆財了,卻不曾想到,惦記這些庫存的人大有人在。在紡織廠無人管理的時間段裏,倉庫裏價值上千萬的布早被人偷了個幹淨。家屬區裏甚至有人還在為自己下手晚了而懊悔不已呢。
蔡嘉盛建議道:“這一年我若是什麼業務也不搞,新陽市的官員肯定不會同意,不如周老早些派管理人員過來,開工吧。”
周宏仁讓蔡嘉盛做中間人倒手紡織廠,是給了一千萬好處費的,他這一千萬可不是那麼好拿的,他也聽說了紡織廠倉庫失竊的事,在他看來,這就是蔡嘉盛貪得無厭、賊喊捉賊,弄走了那麼多資產,卻還惦記自己許給他的一千萬。麵對如此貪戀的蔡嘉盛,周宏仁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如實相告,他怕蔡嘉盛知道了他的發展戰略,會打他的主意,擠進來分一杯羹。周宏仁也不是吳下阿蒙,他打著太極說道:“蔡生,現在內地的紡織品種類很多,但卻沒有什麼競爭力,你知道為什麼嗎?”
蔡嘉盛笑道:“請您賜教。”
“科技含量太低,自動化程度也低,沒有高端產品卻又費用多多。”周宏仁輕笑道。
“您的意思是?”蔡嘉盛問道。
“紡織廠需要技術更新,需要國際化的生產設備,同時也需要尖端的研發人才,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老弟你不願意深耕這個產業,而我又需要時間準備,所以還要你多擔待啊。”周宏仁解釋道。
蔡嘉盛見周宏仁的意思就是讓自己硬挺著,不管有多大壓力,就是要挺到轉給周宏仁為止,苦笑道:“周老,外界的壓力不是我說解就能解的,唉,就按你說的辦吧,硬頂著吧,轉給您的時候再跟那些當官的找說辭好了。您答應我的傭金可不能食言哦。”
周宏仁說道:“這個廠子是新陽的,不是某個人的,新陽市裏既然不要了,也不會對它以後的發展較真兒。這樣吧,不用等一年,找找關係,先把廠子過戶過來,讓辦事的瞞一瞞,不讓那些當官的失了臉麵也就好了。”
馬曉雲在一旁聽著,總算弄懂了怎麼回事,合著自己這個後爹就是當個二傳手,替這個傳說中的老資本家暗度陳倉呢,怪不得總是不開工恢複生產。馬曉雲細細想來,周老頭說的也在理,匆匆忙恢複生產也不是長遠之計,工人們目光短淺,這老爺子可是老謀深算的緊。馬曉雲看蔡嘉盛隻是賠笑,插話道:“周伯伯,您好,我叫馬曉雲,這是我妹妹馬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