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自從承包了家具廠,基本上除了伺候張宏宇,就光耗在廠裏了。強子通過張宏宇的關係,擴大了家具廠的麵積,又新蓋了四間大廠房,買了全套的木工設備和噴漆設備,隻等工人到位,大幹一場了。
家具廠作為承包企業重新開工的那天,強子請了他大伯和張宏宇來剪彩。陳承誌對強子的這個安排雖然不大滿意,但也還是來了。
強子請他大伯和張宏宇給提個字,陳承誌高興的寫下了“邁出鄉鎮企業第一步,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當強子把筆墨遞給張宏宇時,張宏宇思量許久,寫了一首詩。
浮世立身正,不求功與名。朝霞齊壯誌,日出倚征程。
強子知道自己雖然高中畢業,但肚子裏墨水實在有限,也沒敢妄自解讀。
陳承誌看到張宏宇寫的詩卻心生厭惡,認為一個浮誇子弟就隻知道賣弄,不知道腳踏實地幫扶群眾,囑咐了強子幾句便悻悻的離去了。
張宏宇對於縣長和主任不給他安排具體事做並沒有什麼不滿情緒,他喜歡這樣自在,除了趕回市裏去談戀愛,剩下的時間就喜歡耗在家具廠裏給木工師傅們畫家具式樣的圖紙。強子覺得張宏宇見多識廣,他設計的東西肯定好賣,於是就給張宏宇畫的家具式樣起了個名字:宏宇係列家具。張宏宇對強子的提法很滿意,天馬行空的為家具廠設計了商標,還為自己的宏宇係列也設計了一個標誌。
張宏宇專門囑咐強子:“你知道飛鴿自行車吧?知道飛人縫紉機吧?知道中華香煙吧?以後你要讓人們知道什麼是誌強家具!知道誌強家具裏最時尚、最棒的宏宇係列家具,這就是你的使命了,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
張宏宇托人幫強子在省城租了一間門市,麵積很大,用作家具廠的銷售點。強子非常興奮的把廠裏的第一批宏宇係列家具擺了進去。可是過了一個月,除了大慶什麼也不挑的幫他賣了一套以外,門市就沒開過張。進了幾百方木料,幾百斤油漆,租了門市之後,強子的老底也快花沒了,眼看再沒有收入就必須停產了,一籌莫展的強子苦惱的思索了很久,也沒有找到滯銷的原因。無奈,他親自盯在門市裏,一有顧客上門,就問人家對自己廠的家具有什麼看法。
“大哥、大姐,請二位留步,我是家具廠的負責人,我叫陳誌強。耽誤二位一點時間,是這樣的,我看二位看了很久,但是也沒有買的意願,您能不能跟我說說我們的產品哪裏做的不好,或者說是哪裏沒讓您滿意嗎?我們也好做改進。”強子客氣的和一對夫婦說。
“你們的這個家具,做工、式樣都不錯,價格比找木工打的是貴了一些,但這都不是什麼問題,主要就是這個尺寸還有組合擺放上,實在是不好用啊。”男的說。
“哦,謝謝啊,您二位慢走。”強子禮貌的說。
強子又先後詢問了幾十位顧客,每次問完還不忘找個本子記下來,最後,他總結出了原因:張宏宇的設計沒毛病,新穎、時尚、獨具特色,但是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因為他們的居住環境沒有那麼大的空間用來擺放著些“前衛”的用具。他的設計隻適合很小的一部分人,這些人首先要有足夠寬敞的居住環境,其次要有很好的審美,最後還要有支付能力。
強子思索了很久,普通家庭民居的家具擺放似乎都大同小異,他必須先做出一批尺寸、工藝、價格都符合大眾需求的東西,否則家具廠就難以為繼了。他在張宏宇的設計上加了一些改動,讓這些組合家具能夠具有更好的空間試用性,然後馬不停蹄的回了家具廠,通知所有師傅都先停下來,先做一套他設計的樣品。
無巧不成書的是,張宏宇回省城看母親的時候也去了家具廠的門市,看到自己設計的家具一套都沒有賣出去的時候,他傷心的無以複加。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沒有任何人幹預,沒有任何人指手畫腳,自己一個人靈感爆發似的信馬由韁的自由發揮,他想靠自己得到一次陌生人的讚許,通過他們的夠買來成就一次自己的才華橫溢。張宏宇在門市裏冷靜思考一會兒之後,自己掏錢買了三套家具,給母親、大哥、二姐那裏分別送了一套。他親自跟著送貨的師傅去了三家,固執而有強迫的把三家的家具換了一遍。
強子改進的家具逐漸有了市場,家具廠終於能正常的盈利了。春節過後,門市裏來了很多要買宏宇係列家具的客人,強子感覺莫名其妙、甚是不解。後來一詢問才知道,都是張宏宇父母的朋友或者他大哥、二姐的朋友。過年串門看到張宏宇這些親戚家裏的新家具,都特別喜歡,也都想買兩件擺到家裏。強子抱歉的跟這些人說,這種家具需要訂做,他們沒有這麼多貨。
家具廠的銷量從新年開始,一天天上升著,強子並不滿足於此,他抓緊時間在陽江也開了一個家具廠的門市。當強子再回到家具廠檢查生產情況時,他爹跟他說:“咱們村裏的木工基本上都來幹活了,兩個門市訂下的家具他們要幹到勞動節才能幹完,別再多接家具訂單了,我怕咱給人家幹不出來啊。”
強子聽了並沒有怎麼興奮,這是他意料之中的,他有更大的計劃,他想趁訂單飽滿的時候去南方看看,看看張宏宇說過的新式家具,讓自己長長見識。如果時間允許,他還想在東湖再多開幾家門市,讓他們廠的家具在一年內能夠供應到全省。
同強子還算順利的開局相比,劉輝這個強子名義上的老板要悲慘的多。劉輝知道自己的采購沒什麼賺頭了,因為紡織廠的賬上沒錢了。他原本合計著計劃內產值的撥款可以應付工人工資等費用到4月份,可是進口設備的維修費用令他瞠目結舌。外方人員稱,由於工人操作不當,導致幾個關鍵部件損壞,更換這些部件就是這樣的價格。
劉輝感覺自打把銷售承包下來,他就變成了紡織廠的廠長,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操心,一點沒考慮周到就可能導致產品滯銷,產品滯銷就可能發不出工資,發不出工資就可能導致工人鬧事,再然後他就不敢想了。
一過完年,劉輝就出去聯係客戶了,他不敢去經濟條件好的地方,他知道紡織廠的產品在這些地方已經沒有市場了,他隻能往西北去,那裏還有很多對於老舊紡織品的需求,這樣的紡織品對技術要求不高,最起碼能夠讓廠裏開足馬力生產,等工人工資有保證了,再搞新產品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