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佳來王坤店裏上班了,她養好了傷,容貌清秀,打扮幹練的指揮著店裏的服務員。王坤也從工作繁瑣的服裝店徹底解放了出來,他很信任宋小佳,宋小佳也沒有辜負王坤的信任,服裝店的營業額穩定的提高著,回頭客越來越多。
劉輝的店裏就不那麼景氣了,他幾次去隔壁給宋小佳道歉,想請她回去。可是宋小佳死活不答應。
宋小佳說:“王老板器重我,這裏我說了算,我就是把店裏東西都搬回家,王老板也照樣相信我。我跟定王老板了。”
“王坤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啊?我都這麼低三下四求你了,你就不能回心轉意?難道你以後還要嫁給他不成?”劉輝臉色難看的說。
“我沒這福氣,要是在舊社會,沒準兒我還真願意給他做個妾。”宋小佳篤定的說。
劉輝聽了頭也不回的走了。李雅晴雖然也能幫上他的忙,但他總也覺得李雅晴沒有宋小佳那麼幹練周到。
劉輝是個呆不住的人,他沒法總在服裝店裏守著。雖然店裏的幾個漂亮姑娘搞得他很饞,但過了年他把紡織廠的采購承包了,棉花的事交給了陳誌強,還有其他很多需要采購的東西他要親自去跑,他必須把自己從服裝店解放出來。他現在更恨的是董國生,他要是順利的追到王楠,以王楠的能力,服裝店的事隻要抽個空就能打理好。紡織廠裏他那幫小兄弟都是惹事的主,沒有一個能扶上台麵的,他現在終於知道什麼叫“求賢若渴”了。左思右想之後他想到了一個人,胡永剛的前妻:孫雅莉。他這個嫂子他了解,善良,能幹,還賢惠。
孫雅莉是紡織廠的會計,年輕時早早的就被胡永剛的“戰鬥激情”折服了。兩人剛結婚,胡永剛就出了事,被人砍成了跛子。孫雅莉卻對胡永剛一直不離不棄。後來胡永剛一直沒有工作,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還總動手打她。這麼過了幾年,她實在受不了了,才跟胡永剛離了婚。離婚後,迫於胡永剛的名頭,也沒人敢給她介紹對象。現在胡永剛徹底從她的生活裏消失了,她想開始新的生活,卻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她雖然離了婚,但身邊總有胡永剛的兄弟時不時過來幫幫忙,冬天裏送煤,夏天裏修房頂。她之所以同情馬紅玉,是因為馬紅玉一個女人帶著倆孩子,娘家娘家不管,婆家婆家不管。她知道馬紅玉的事,也沒有瞧不起她,她就是覺得如果馬紅玉不那麼懶的話,還是個好人。
劉輝找到了孫雅莉,懇求式的說:“嫂子,兄弟現在有點煩事想請你幫幫忙,你能先答應兄弟麼?”
“小輝,你看你,客氣什麼,你們總來家幫我幹活,我什麼時候跟你們說過這些客氣話?”孫雅莉道。
“我開了家時裝店您知道吧?我平時事兒多,想找個放心的人看著店卻總也找不到。我想求嫂子幫我打理打理。廠裏你那攤子活兒我找我爸給你掂對周全了,你就隻管領你的工資就成,我這邊也不會虧了嫂子,每個月我再給您開150塊工資,您看成麼?”劉輝把他的主意說了出來。
“你就別跟嫂子見外了,你的事我可以幫,但錢我不要。你爸現在是廠長了,以後我還免不了找他幫忙呢。”孫雅莉說。
“嫂子,你就當我是給小偉的零花錢還有以後上學的錢總行了吧?大哥是進去了,我知道你也不想提他。但孩子還是他的孩子啊,我們這幾個當叔叔的總要給侄子存點錢吧?”劉輝真切的說。
“好吧,那我就把你給的錢給小偉存起來。等他大了,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讓他以後好好孝敬你們這些個叔叔們吧。”孫雅莉說。
“那我們就這麼說定了。”劉輝高興的說。
“嫂子都答應了,還能騙你不成?”孫雅莉開玩笑的說。
劉輝就這樣同王坤一樣成了“甩手掌櫃”。可誰讓同行是冤家呢,兩個男人主事的時候沒有幹起仗來,換了兩個女人主事,兩家店就開始了“硝煙彌漫”的競爭。
今天華興搞個優惠促銷,明天迎春就搞個讓利酬賓;星期一孫雅莉上了新款春裝,星期二宋小佳就掛出了類似的同款,價格還比鄰居便宜;孫雅莉給客人裝修了一間試衣間,宋小佳就裝兩麵巨大的穿衣鏡。
兩個女人一見麵就透著濃濃的火藥味。她們一見到各自的老板就總要添油加醋的說些鄰居的壞話。搞得劉輝和王坤間了麵都懶得打招呼。
劉輝是忌憚王坤同武誌學的關係,要不然早就把紡織廠的銷售那塊肥肉從王坤嘴裏搶過來了。王坤也是掂量著劉建民現在是紡織廠廠長,所以不好意思給劉輝下絆子。劉輝在王坤的眼裏就是個扶不上台麵的小混混,他有的是辦法把劉輝的店擠垮,也就是關係還沒發展到那一步,真到了為了各自的買賣而水火不容的時候,他不介意給劉輝“上上課”。兩個人都知道對方對自己不懷好意,也都知道對方的忌憚,也就沒有過於放縱自己店經理的行為。
劉輝做采購,王坤做銷售。從理論上來講,王坤隻有銷售的多了,紡織廠才有錢賺,劉輝做采購才有的花。但劉輝不這麼看,劉輝想要通過多花錢來逼著王坤多掙錢,掙不來您就拍屁股滾蛋,主動讓賢,自己才好冠冕堂皇的取而代之。劉輝不怕王坤同武誌學的關係,他想方設法讓自己老爹多和張宏宇搞好關係,通過張宏宇搭接上市領導。隻有這樣,自己才能在不遠的將來放心的把王坤踢走。劉輝也是看到了張宏宇的可利用之處還很多,所以再也不去碰王楠這個張宏宇心中的“暗刺”了。
劉輝就在自己的計劃下,不斷的采購著陽江紡織廠需要的東西。他越來越不滿足於花小錢了,這些染料、機器零配件、辦公用品之類的,在承包合同的采購限價之內雖然有的賺,但是花錢有限,不能給王坤傳導什麼壓力。他盯上了設備升級的機會,聯係著國外的機械製造企業。他也不管哪個國家的設備好,總之哪個貴哪個回扣多就聯係哪個公司。
劉建民把要買的設備清單彙報給武誌學時,武誌學大吃一驚,他感慨的同劉建民說:“沒想到你這麼有魄力,設備升級、技術進步才是紡織廠的未來。以前我也總想搞但沒決心搞的事情現在都交給你了,你放心的弄吧,我支持你!”
王坤在武誌學升了工業局長以後,明顯的感覺和紡織廠的合作不那麼愉快了。他知道人走茶涼的道理,也不願把這些事跟武誌學說,他怕引起武誌學的反感。王坤想的是通過武誌學的關係,把自己的觸手伸向陽江其他的企業,染指其他陽江有發展前景的工業產品,利用自己建立起的銷售網絡,把更多的錢掙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