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雷神機甲比較困難,處於新人駕駛階段,引擎發動,機械運轉,巨大的鋼鐵之軀終於緩緩移動起來。
像嬰兒學步一樣邁出步伐,走路搖搖晃晃,以楚風現在的水準,隻能進行普通駕駛,楚風不是天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學就能精通,一名合格的機甲戰士,陸戰,空戰,太空戰,需要三年的學習駕駛才能適應任何環境戰鬥。
機甲的出現,淘汰了太空戰鬥機,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無死角應對敵人,機甲在人類文明戰爭中,已經有三百年的使用曆史,三大戰爭的主力之一。
首先說明一下這個時代的戰爭,在科幻電影作品中,你會看到在一張屏幕中有兩艘不同勢力的宇宙戰艦在進距離內使用能量武器或激光炮對轟,距離如此之近,戰艦幾乎都要相撞了,這是嚴重錯誤的戰場描述。
導演為了給觀眾看到大場麵的戰爭,刺激觀眾視覺感官,特意把兩個勢力的宇宙戰艦安排在同一張屏幕中,近距離互毆,讓觀眾看得過癮。
實際上,太空戰並非如此,而是相互距離五萬公裏之外互毆,肉眼根本看不到對方,依靠雷達定位瞄準射擊,如此遙遠的距離,即使瞄準對方戰艦,也會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兩艘宇宙戰艦對決,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分出勝負的,所以太空戰鬥機出現了,就像地球時代航空母艦搭載的戰鬥機,宇宙戰艦搭載的太空戰鬥機釋放出母艦,飛去摧毀敵人的戰艦,而敵人也會釋放出自己的太空戰鬥機攔截。
一場星際太空戰爭,決勝負的不是宇宙戰艦,而是太空戰鬥機,宇宙戰艦隻是搭載戰鬥機的航空母艦。
誰搭載的太空戰鬥機多,誰的太空戰鬥機駕駛人員技術精悍,誰就能勝利。
時間不斷前進,技術也日異月新,太空戰鬥機退出曆史舞台,輪到機甲登場,成為一時的戰場主角。
直到人類的基因在太空中適應了幾百年,個體自身進化,覺醒基因,更強的身體素質,更多的壽命,這就是新人類,每一個星戰士都是新人類。
續達爾文之後,26世紀有人寫出了宇宙進化論,宇宙中每一個智慧種族,隻要走出了母星飛向宇宙,基因適應了太空幾百年之後,就會出現進化的個體,這個理論由於沒有外星種族的進化者來證論,有人支持也有人質疑,一切都要等待發現外星文明的那一天。
而巴格達的出現,這個宇宙進化論無疑是正確的,星戰士是這個時代的主角。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來,楚風依靠自身的學習能力艱難的駕駛者,要熟悉駕駛機甲需要三年之後,就能合格成為一名機甲士兵。
對一名參軍的普通人來說,三年不算什麼,是值得付出汗水和時間去學習成為一名機甲士兵的。而對楚風來說,三年太久了,隻爭朝夕。
“我不是天才,沒有駕駛機甲的天賦。”楚風在雷神機甲內搖頭苦笑道。“天眼,你能在我腦海中植入機甲戰鬥的記憶嗎?”
“可以的,不過需要提取別人的記憶,那些被俘虜的c組織機甲士兵是最好的選擇。”天眼說道。
“有什麼副作用嗎?”楚風擔心的問到。
“有,不過不是記憶承載者,而是記憶被提取者,提取者被取走駕駛機甲的記憶後會陷入腦死亡,就是你們人類所說的植物人。”天眼說道。
記憶承載者就是楚風,本身不會有任何問題,也不會有精神分裂證,反而多了駕駛機甲的能力。
“雖然有些不人道,但c組織的人之前利用過我們,也不把我們當人看,也算一報還一報。”楚風說道。
總共俘虜了五百多名c組織人員,有三百個機甲戰士,其他是飛船工作人員。
他們被關在北岩基地的一個鋼鐵牢房裏,除了基本的食物供給,不見天日。
布萊恩.卡爾身體虛弱臉色蒼白的躺在冰冷的金屬地麵,那一天發生的事情,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從一名地位身份高高在上的機甲隊長,到一名苟且偷生的俘虜。
到底發生了什麼,竟然在組織的眼閉底下劫走飛船,讓那些當消耗品的人翻身作主人。
十幾個人,擁擠在一個十平米的房間裏,空氣渾濁,體臭難聞,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是一件十分難受的事,各種叫罵聲不絕於耳。
有力氣叫罵還不如躺在地上休息,想想怎麼逃出去。
已經被俘虜了幾個月,以組織的勢力都沒能把自己等人營救出來,想必是沒有希望了。